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您的呢称:
性 别: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插花.修禅
    作者:  Joyce 发布时间: 2008/11/9 22:34:43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周六,去学习了插花;周日,在禅寺修了一天的佛;花有缘,佛亦有缘,如来拈花微笑,佛语即花语也。

花仙子巧娟和成静的“花逸工坊”工作室布置的非常古典优雅,既安静又灵动,中国式的墙饰、古筝、案几恰到好处的填补着空隙形成一个整体的和谐,案几上中国式古朴的瓶瓶罐罐里是同样优雅的插花艺术,甚至连厕所的洗手台上都恰到好处的装饰着一个碗花。窗外是青绿的小河流水亭榭,窗内是亭亭欲语的花枝草叶。室内若有若无的飘荡着中国古典乐曲,让人感觉一下子换了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某个士大夫家的庭院。

喜欢巧娟的甜美,也喜欢成静的静雅,两个人一个理论指导一个操作指导,把我们五个去学习的女孩子聚合到了一起,贴近了花,也贴近了花的艺术,更贴近了一种插花的心情。每个人都像模像样的穿戴起了行头,用起了专业的插花工具和中国式古典插花理论,在成静柔和的指导和巧娟热情的鼓励下,寻找每一个枝每一片叶每一朵花的高度、位置,同时也注意花向所体现出来的向上感觉。开始时每下手插一枝都很犹豫,高了,可以剪,花向偏了,可以扶扶正,但是插下三四枝之后又会出来一个整体协调的问题,要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使”,高度是“3、5、7”,于是重新琢磨应该何种高度、何种朝向、何种姿态更好看,一边插一边拔,似乎每一枝都折腾了好多趟才能有些满意。中国的插花艺术果真是中国文人的体现,使枝和客枝都是为了衬托主花,就像臣辅佐君;而中国文人崇尚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所以每一枝的花向都是要显示出“精神头”来,而果真稍微换一个角度或者把两片叶子换个位置,马上就能反应出这种“精神头”。

心思竟然就这样的沉浸于其中,手上是鲜活的花草,心上琢磨着的是一种插花的“气质”,花草和心似乎是在不断的交流着,特别是当插出一个雏形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每一枝花草都亭亭着,似乎给你讲着一种语言,需要用心思经过周密的布排,才能让“主、客、使”各就各位,但又整体的表现着一种气质,或雅致、或气势、或温柔,花语、心语时时在切切的交流着。心里就这样既安静又灵动着,于是便一直无比的欢喜着,特别是当看到自己最后的作品,枝枝叶叶花花草草都在向我微笑的样子,一种好美好快乐的感觉便长久的留驻着......

因花结缘的五个女孩子晚饭便一起去旁边的之江饭店吃自助,因我提到一句“永福寺”竟得了同行女孩的一个信息:“明天永福寺有法会”,于是便带给了我一天的佛缘。

我不是信佛的人,只能算是个喜欢佛知识的人,永福禅寺的法会似乎是给了我这样的人一个学佛的法门,也算是因缘即会了。

尽管我对于佛教还是带着一些疑问和批判,但是对于诵经修佛我是愿意诚心尝试的。所以上午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唱诵“金刚经”,我每一句都跟着法师唱了,很用心的在念,经书很拗口,许多字甚至似乎只是音译,开始脑子很浆糊,但念了好久好久,逐渐的竟然开始从这些发音中找到了一种唱经的美感,字面开始幻化开来成为一些不很清楚的哲理,心思不再挣扎,发音也开始好听了起来,嗓子挺累,脑子在这样的梵音木鱼声中平静而空阔起来。

以前我有读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甚至也看过注释,但总觉得字面都是颠三倒四的,直到有一次在灵隐大殿后的一堵墙面上,烫金的一墙“心经”我默默诵读了五遍,似乎便不再觉得别扭,思想也若有所悟了。

下午听来华法师讲佛,在这位精通佛法的儒雅的法师的阐释下,我突然印证了以前自己所有对于佛法的理解都是正确的,“金刚经”和“心经”是无上的智慧,真正的佛不是烧香求福求卦解签的自私扭曲心理,而是一种真正的大善和修行;佛家也并不希望只看到“佛像、经书、僧人”的外在皈依,而更要求“觉性、清静、和合”的内在皈依;佛家的礼仪规范是发自于心的内外合一,俗家的供养也不是煊富求安的手段,而是一种修德和诚心。学佛的人把佛家的这些智慧发扬广大的功德更是大于一切。其中有一个不好的插曲,我上山的路上听到一位女居士一路在炫耀她有一次跟一位高僧一起行走,高僧用“发力”托起一片雨,尽管雨哗哗的下,但是他们一行却一点都没有淋到......好虚妄!在这佛家寺院简直是对佛的侮辱。佛家的功力是在于爱和智慧,哪有什么托雨追云的魔幻......

来华法师后来讲到自己在学佛的过程,开始也是一种批判的态度去对待印光大师的“诵经”是第一法门的说法,以为自己通过研究得来的结果应该是高于单纯的诵读,但随着对佛经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却觉得印光大师的话简直是至理。尽管我现在仍有疑问,但是上次心经和上午金刚经诵读的经历已经让我开始接受来华法师的提醒,一切都没有绝对的批判。

中午吃过素斋盒饭,师傅组织我们做义工给寺院打扫卫生。我被分配在沿着上山的路途拣垃圾,在这样疏落光影洒落的林间小径上,很安静,心无杂念,用心的捡起片片人为的不文明痕迹,似乎也在收拾着自己的心灵垃圾,甚至被游人认为是环卫工人也没有任何的感觉,“只做这一件事就把它做好”。想起了柏林禅寺那个关于洒扫庭院的禅机故事,讲的就是要不断的打扫心灵,做一件事就用心去做。后来法会结束竟然发现拣过垃圾的小径竟又出现了不协调的纸屑袋子,忍不住又要捡起来了......

还是用武则天写的这首“开经偈”结束一天的学佛感受吧: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桌上左手有一盆小插花,右手一本《金刚经》,对着电脑微笑中!

 作者: icar   回复日期:   2008/11/10 8:46:52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我想你如果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那么就已经达到佛和信仰的较高境界了。可惜,大部分人对一件一件的小事,能有50%做得有规则,就很不错了。很多人认为,我通过学佛或其他信仰以解脱心中烦燥。其实,你能把小事做得完美,一定心中安宁!
 作者: 子秋   回复日期:   2008/11/10 9:20:15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心就是佛。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并且把你善良的心落实到行动中去,那么你已经实践了佛的真正含义。不要拘泥于形式,内容更有意义。
 作者: 点心   回复日期:   2008/11/10 11:09:48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好文笔,才女!修身养性是见好事。
 作者: 心灵访客   回复日期:   2008/11/10 14:10:26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无欲,则刚。就象水一样。
 作者: 明月   回复日期:   2008/11/13 1:05:39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如此佳人,我见犹怜。
 作者: 明月   回复日期:   2008/11/13 1:06:20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作者: 大山   回复日期:   2008/11/14 13:47:19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呵呵。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