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
*
您的呢称:
*
性 别:
男
女
输入密码:
*
确认密码:
*
*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我的十年》之博士篇:2008年——
作者:
lidel
发布时间:
2009/1/9 19:03:29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2008年:研三、博一——离渝至杭,开启新篇章
确切地说,这一年也如当初考上大学一样,实际上包含着两个不同的时期,硕士毕业和考上博士,离开生活七年之久的重庆来到向往已久却陌生的杭州,于我而言其实是放弃了安稳选择了漂泊与探索。若不离开重庆,更大的可能是以后就留在那里工作,毕竟在那里读了博士生活的时间就是十年,感情上离不开,而且实际上我已完全融入了那边的一切,无论是语言还是风俗。只是,杭州毕竟是一个我向往的城市,尽管我实际上对这里的了解并不多,但“天堂”并不是都有机会来的,而且若我放弃了这个机会,以后也就可能很难圆这个梦了,因为若在那边读书就基本上没有来这里工作的可能,而我必须选择来这里读书真正地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哪怕最终我会失望。于是,春节过完后,匆匆赶回学校报名参加考试,又和小师弟小师妹们抢占自习室,真正进入了临考状态,有些劳累,却也并不辛苦,除了看书时间比较集中一些外,生活的其他方面与平时并无区别。三月份忐忑地参加了浙大的入学考试,感觉希望不大,又回到重庆参加西大入学考试,虽然不能确定究竟结果如何,却也觉得上线应该没有问题,关键就看要和谁一起竞争最后的录取名额了。考完后全力冲刺论文,在前期准备比较充分的基础上进行了最后的整合与写作,一个星期内就把论文写了出来,尽管也费了很多心血,却依然感觉很是对不起这个专业,似乎自己离学术垃圾制造者又近了一步,而且发现自己完全有这个能力,担心自己以后在学校里真会变得如此。之后的日子便要轻松得多了,虽然要担心考试的成绩,但在成绩未出来之前再多想也没有任何意义,也去感受了一下找工作的难,但在指望着考博成功的同时自然不会用心去对待,看着同学为就业忙东忙西我竟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考博的决定。平日里整理一下以前的读书笔记,发现指定的教材看起来虽然费劲,但看后还是有很多的收获,尤其是那些能让我有要说点什么的观点和书更拓宽了我思考的空间,梳理过后已有十万余字,又想自己究竟会在什么时候能进一步整合。由于平日里常一起的同学多在实习,自己只能选择一个人活动,跑跑步,打打游戏,或与哥们喝喝酒,以此打发时间,其实也不过是以前状态的继续,但由于考试结果没出来,又临近毕业,这样的状态也就显得更为特殊些了。笔试成绩出来后,两个学校都上线,剩下的便是老师的权衡和我自己的选择了,老师是选谁做他们的学生,我自己则要选究竟在哪里读书。西大老师虽给我能读的保证但又总显得有些遮掩,所以接到浙大复试电话后我又匆忙赶到杭州,面试一结束导师就告诉我已顺利通过,在回去的火车上终于收到西大导师要录取我的确切消息,只能委婉地拒绝,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确认汶川发生地震,自己的事已有了了结,心里却依然不能安稳。返校后与同学们一起感受地震带来的恐慌,为灾区募捐和捐助,也算是为抗震出了点力,总觉得生死无常,活着的时候还得自思量,能做点什么的时候尽量做点什么,不要空留遗憾。还未到班级聚会,便有同学开始离校,待到班级聚会之后,私下的聚餐也多起来了,在我和几个哥们抱头痛哭之后,我明白自己终于到了要和西大、重庆说再见了,七个好友赶到火车站为我送别,入站后我一次头也没回,在车厢内与秋告别,上车后便泪如雨下,好友们在电话里也难掩离别情,没说几句话便哽咽了,以致对面的小姑娘总觉得我有些不正常。这是当初本科毕业时没有过的感受,那时总认为自己还会留在那里而不会有太多的伤悲,这次却将曾经都留在了那里而将自己放在了漂泊的路上,尽管我们都说好有时间就回去,但实际上却要难得多,离开后一切都会是另一个样子,但我确信,这段时光和这些人,不会在我的记忆里抹去。
八月底到杭州时,我才真正地第一次从心底问自己,我究竟是否能属于这个地方,我是否真的就做好了在这里生活的准备,我又如何才能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其实这已是一年内我第三次到杭州,但前两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而且不确定自己真的能来到这里,也就只是把自己当一个过客来看,去西湖也只是慕名前往而没有多少喜欢的心理,这次却意味着我必须把自己当个杭州人看,否则就可能一直都只能是一个陌生人了。这里的口味与重庆相差太远,又加上不熟悉校园周边的环境,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常选择吃泡面度日,总怀念着重庆那边不精致却口感好的食物,以至于导师见到我的时候就问我是否买了辣酱。后来感觉并非自己不能吃这里的东西,而是将太多的心思放在了以前的生活上,对这里陌生的一切实际上已产生了抗拒,原因其实还是在自己,只有将心放开了才能熟悉并爱上这个地方。于是,参加浙江大学博士生会,加入教育学院博士生会,慢慢地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子,让自己融入这里的生活,平时也常骑车去西湖及学校周边去感受杭州的人文风情,后来又常去参加罗曼的活动结交了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朋友,通过这样一些形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完全改变了自己刚来时常一个人呆在宿舍上网的状态。一同进校的四个人(高教所08级)除我是“80后”,他们几个都是七十年代生,对我这个小弟自然照顾有加,不仅让我在生活上逐渐适应了这里,而且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感受着读书的快乐与收获,这些都是书本里得不来的财富。上课之余,也看看书,却不多,想来在没有确定方向之前,这可能还会是个头疼的问题,毕竟现在看书不是按自己的兴趣而来,它已被附加了更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来这里读书和生活,其实也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挑战,因为我骨子里是个不喜欢动荡的人,宁愿选择一个小地方安枕于世做点自己能做的事而不是求得一个大的平台去获取更多的资源,初始我以为自己是背叛了曾经的性格,后来明白其实一切都在照旧,不同的只是生活的形式和状态,我内心渴求着的那一份宁静并未被现在的生活所打破,而等我终于能安心地去欣赏西湖的美时,我明白自己其实还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依然能在他人都喧嚣着的时候走着自己的节奏。不懂得音律,却常听着音乐寻找安静,尤其是那些古典音乐更容易让我从烦躁中释怀开来,有时我甚至感觉自己的心如同受到过洗涤一样清澈透明,尽管它不时地又会因为蒙上灰尘而让我有些茫然。一个学期就将过去,想来除了已熟悉这里的生活,能让自己着重去写的似乎并不多,而且已无任何需要去适应和调节的借口来为自己不想看书做推脱,想必来年会更加辛苦,生活也会具体到更多的细节上去,不免充满期待。
三天时间,断断续续,近两万字,十年时间,一晃而过。回忆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人以为那是噩梦一场恨不得撕碎以为什么都没发生更好,有人却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放在心底时常拿出来分享着甜蜜,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被我们刻意遗忘,正如没有什么能完全如我们所愿地出现一样。很多事情都历历在目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有些事情随着线索的不断连接而变得清晰起来,只是即便我依然记得那些细节,出现在我脑海中的人却都是现在的样子,我已忘了当初我们是如何的模样,仿佛我们一直就是如此,只有那些久未联系的人还一如既往地没有任何的改变,在这个方面,越是熟悉的人越是容易淡忘,因为我们总是只记得彼此最近的容貌。有中学或大学毕业后就不曾见过的朋友,在看到我现在的照片后都明言我变化很大,在看过我的文字后又惊呼当初为何就没意识到我如此能写,我笑言若当初就被他们给看出来了那就没有任何惊喜可言了,其实我自己同样不曾预料过,现在看似的变化实际上在这么多年的过程中一直都伴随着,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潜移默化的结果。我这样一年一年地说下来,看起来好像是在记录着生活的轨迹,实际上却已加入了许多我现在的理解,乃至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斟酌后才最终确定下来,虽然所有的事情都展现着当初的样子,字里行间却已是现在的情感,如此才能看出它们对我成长的影响。昔日恋过和爱过的人都已成家,好友们也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们彼此都在按照自己的选择继续着生活的步子,当初的是非对错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再无去提及的意义,成长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便是现在的自己。而我,又在期待着下一个十年,生活究竟又会怎样,跟这一个十年相比,会有哪些人消失,有哪些人与我同路,我又会以怎样的文字来回顾发生的一切,我在那时是否还能记得起十年前自己的模样,都是疑问,也都是期待。
下一个十年,我还会与自己约会,谈一谈又一个十年!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1/9 19:06:58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前些天啰啰嗦嗦写了《我的十年》,想了想分出四个部分发到罗曼,与众友分享成长的过程,只望并未污染你们的眼睛。小可近日回家,上网不便,祝各位顺利安康,百事可乐!
作者:
子秋
回复日期:
2009/1/9 20:23:56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看完LIDEL同学的10年,我不得不承认,LIDEL同学水平比我高多了,他是大智慧,我是小聪明。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1/9 22:39:02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子秋,你这样说下来,我就得惭愧了!
作者:
子秋
回复日期:
2009/1/9 23:42:21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1.文笔老辣,估计罗曼目前无人能出其右!
2.给一点建议:童年的磨砺造成了你坚毅的品格,也不可否认让你背负了过于
沉重的负担。再坚持2年,熬毕业了,好好享受生活!沉重和负担不是生活
的全部,人来世上只有一次,所以要好好享受一次,才不枉这一生!你会发
现,原来享受生活是这么美好!
能吃苦能享受,这样的人生最美好!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1/10 9:51:12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谢谢子秋兄的提点,我当铭记于心。我曾跟同学说,贫困家庭出来的人一般有两种心态,一是觉得以前一无所有恨不得成功后什么都获得,二是既然一无所有过现在获得一点就是最好的回馈,我想我是后者,只要现在比曾经好就能满足,并不要求太多。不可否认,童年的生活在我现在乃至以后的人生里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会影响我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但我相信正如我的成长是慢慢转变的过程一样,以后我也会渐渐消除性格种那些于自己不利的因素。
读硕士以后,我就以为读书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如许多人般的应付,在完成应有的任务后更该有自己的追求。本科毕业时我是全校优秀毕业生,但硕士毕业时我没有申请,也不够资格,因为评价标准在于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我只是在达到毕业要求的论文数后便看书写随笔考博士,因此即便我在党支部和研究生会的工作都做得很好能得到老师很同学的肯定,在这样一个标准前也只能微笑地看着平日不见人影但文章发表够多的同学欢天喜地地领了优秀毕业生的证书和奖励。我提出这段往事并非酸葡萄心理,而是我个人认为既然在过程中我已得到了读书和做事的乐趣,最好的结果已不是那个证书,而是成长的自己,何况古语就说“殊途同归”,我和他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都寻求了自己发展的最后目的而已。
作者:
追梦的影子
回复日期:
2009/1/10 10:05:47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lidel 同学,读完你的十年,看到你在经历了曲折的童年和大学时期青春的萌动后,变得成熟了,真心希望你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积累生活中的点滴,创作出好的作品!just remember: be positive. 创作是需要“passion”的。
作者:
路因梦而生
回复日期:
2009/1/10 23:20:16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有知足的心,有感恩的心,有快乐的心:
生命本身已经美好地弥足珍贵!
作者:
路因梦而生
回复日期:
2009/1/10 23:23:05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生活,
能将就,是从容和质朴;
能讲究,是品味和品质;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
寻找有缘人
回复日期:
2009/1/11 12:01:12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很认真的看完你的十年的4篇文章,感叹:大师就是这么练成的。
突然有个想法,如果可能的话请你给我女儿做家庭教师哦虽然有点大材小用,但以你的博才说不定可以培养出个女博士哦~~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1/11 23:39:29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目前,我就抱着将就的心态去讲究一下生活吧!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1/11 23:42:03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回“寻找有缘人”:说来惭愧,读书到现在,我都没有做过家教,因为我总认为教育本是一个长期教化的过程,短期内的培训我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也难以看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也就没有尝试过!
作者:
荷宝宝
回复日期:
2009/5/22 19:00:24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抱着将就的心态去讲究一下生活”,任何时候都不要失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育本是一个长期教化的过程,短期内的培训我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也难以看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非常赞同。。。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
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