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
*
您的呢称:
*
性 别:
男
女
输入密码:
*
确认密码:
*
*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书目推荐兼读书略感!
作者:
lidel
发布时间:
2009/1/10 22:47:18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今天整理电脑中的文字,发现了一篇自己曾给他人推荐书目的小文章,并附上了自己写的《书海泛舟》一文一并送给了他。当时我还在读本科,因此这些书并不是新书,而且由于个人专业兴趣的影响,推荐到这里也未必适合大家看,不过既然是书香门第,我想也不会被拒绝的!另,《书海泛舟》一文多描绘我当初看书时的心理状态及轨迹,现在虽有所不同,但也一脉相承,即便相隔数年,想必发来还是有所价值的,不做任何修改和更正,即便显得幼稚也罢!望大家见谅!
1、政严:《静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有人曾说要“用出家人的心态来过入世人的生活”,佛家重在超越,因此对于现时所存在的困惑要能够忍受,但忍受并不是逃避,而是为了一种内心的安宁!佛家思想或许有一定的消极性,但是宽让、豁达、忘我、超脱、静心,是一般凡人无法做到的。政严法师是台湾一位德高望重的佛门弟子,她的文字里透露着佛家人对世俗的思考和超越我们心性的理解,在我们这个浮躁的世界里,给我们同样浮躁着的心注入了一习凉风,尤其是在无法明白很多事情的时候,看看这本书,我们会更懂得如何去对待这个社会、他人,尤其是我们自己。
2、郑家栋主编:《新传统主义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一直是一个我们思考的问题,新传统主义系列综合成中英、刘晓枫等数位思想家的思考,结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来考虑中国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力图寻找现代性所不能找到的途径,为我们当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一个新的出口。对于想了解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我们来说,这一套丛书是我们可取之资源。
3、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国学大师钱穆通过此书向我们展现了他精辟的言语,清晰的思维,深厚的功底,通过对中国哲学、文学、美学、建筑学等多个学科的评论,使我们了解到实际上中国的学术不但具有西方思想那样的闪光之处,更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是我们了解中国学术思想的好书。
4、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福柯一生都致力于为疯癫病人和同性恋者正名,在他看来,疯癫者自有他们的世界,而在他们的眼里,我们的生活同样是充满混乱的,疯癫者的地位是我们这些正常人强加于他们之身的,或者说我们只是处于各自不同的生活世界,只是由于我们人数众多而排除了疯癫者在我们世界中的地位,实际上我们都是疯癫者,或者是疯癫的制造者。
5、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本书是海德格尔的精深之作,包括《艺术作品的本源》、《世界图象的时代》、《黑格尔的经验概念》、《尼采的话“上帝死了”》、《诗人何为》这六篇文章,是哲学学习途中不可避免的一条道路,作者以其哲学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对经验哲学进行思考与批判,为我们入门之人展示了哲学的精要和深沉,是一本并非一次两次就可以读明白的书。
6、王晓明:《半张脸的神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有人说中国社会是一个断裂的社会,城市的繁华后面掩饰的那些没落的角落,是那些无地位人群集中之地。现代化的好处我们已经得到,而且还在期待着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但现代化所带来的那些隐患我们却总是有意无意的在回避。此书要表明的,是如何从现象甚至是假象中去看实际存在的问题,要懂得分析,更要懂得理解。
7、肖群忠:《道德与人性》,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人性论一直都是教育学立足的基础之一,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必须依靠一定的人性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德育更是发展人的作用,人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道德与人性》通过对人性的论述对道德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可行的德育模式,本人的专业是高校德育,因此推荐这本书。
8、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如何论述人的本质是我们一直都思考的问题,卡西尔的《人论》通过对人各种属性的阐释告诉我们人实际上不过是“符号”而已,这种观点对我们研究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人不仅要综合其社会因素,更要考虑其本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白人的本质后,我们才能对人的教育进行更深的阐述。
9、房龙:《宽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人类历史是一部毁灭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宽容的历史,房龙的思想犹如那山涧静静流淌的一条小溪,其文学化的描述给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的宽容,并让我们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同样的宽容。
10、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此书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样,是我们开始思想时必须面对的一座大山,而且一直都应该是我们进行思索的源泉。罗素的文字很美,即使是中国人翻译的文本,也明确地感受得到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不同,作者对西方哲学史有描述有评论,但绝对不仅仅是事实的罗列,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消却在学习枯燥的哲学时的烦躁,既而沉静在作者的文字里,沉静在对历史的思索里,沉静在自己的思想里。
注:本来还有其他书的,但是个人觉得这几本书对我的影响要大一些,因此就对它们的内容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并且加上了自己的一些评述,或许很多人也看过这些书,每个人的理解也有异处,所以不求统一!学海无涯,我当努力!
书海泛舟
——思想历程
初泛书海,茫然无助,于是退回海边,漫步沙滩,尽管所见多是贝壳,却偶尔也可以拾得珍珠。一番欣喜后,才发现了书中的奥妙。思想的灵光吸住了我的心,使我透过朦胧的天空见到了光明。一路拾趣,一路思味,忽然间觉得生命的快乐,竟就是心灵所在。由于灵魂的解脱,生命也就超脱于世俗外了,那是更高的一种信念。
刚刚被这股灵光吸引时,我的心一阵慌乱,竟然不知该在宝库中做怎样的舍弃了,于是就像刚下山的小猴,尽管可爱,却又无知,在感叹了宝物的艳美后,却发现自己的手上原来什么都没有,大脑仍如一张白纸,没有留下任何字迹。于是,我又慌了,开始往回走,并不时地思索应该从哪里来开启心灵之门。我闻到了一丝淡淡的清香,那时,我的心醉了,醉倒在那被虫子咬得破旧却仍闪着思想灵光的书里。文学中的喜怒哀乐、冷热酸甜,时常让我感到生命的无常而可贵。阳春般的温馨,白雪般的冷清,所有的一切都让我着迷。我酝酿着自己的能量,并时时发出思想的火花,有了多愁善感的情感,有了嫉恶如仇的心肠。我将所思都归化为文字,让我的思想在字里行间流淌,那是我的血液,是我生命的凝结。期年后,我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找到了开启生命中思想宝库的钥匙。
但是,思想之门虽已开启,却又是那样的沉重。我感到了灵魂的重量,因为我的思想还只是一潭死水,并没有活力的源头,虽然偶尔流溢出一点光,却耗费了生命的大半。我寄愁思与风花雪月、花前月下,想做一个享受浪漫的独行者,去用我的文字打动他人的心,却发现自己思想的双翅已被冷露所湿,再也飞不动了。我又感到了心底的寒流,它令我全身麻木。可是思想又是如此的奇怪,它依附于我的躯体,却又脱离我的躯体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它掉进了历史的长河。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喜悦,让我拥抱着历史,尽管有着凄惨、纷乱、动荡,但在一切现象的背后,我看到了更深沉的东西。那是一股奇怪的力量,它使我的躯体感受着现实的冲突,却又推动我的思想飞向一个更高的境界。那时我的心里,又有了一些恐慌,因为我看到了太多的黑暗,但是光明,一直都在我的前方,让我的思想在时空中流淌。我突然发现在,原来许多不相关的事,背后都有着一个相同的原支配力,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原来早在历史中就有了答案,只是我们的眼睛,过多地注视着现实的影子,就失去了处处闪光的真金。我又发现原来个人的渺小,是有了历史的支配,或许有许多人在世时都是闪着金光的,但是由于历史的洗涤、淘汰,他们都化为无形的风,只是在空中乱飞了。可是也有许多人,尽管现实中被视为疯子,他的思想却透过历史的另一端,给我们提供精神的食粮。他的肉体早已腐烂,化为泥土融入大地,他的灵魂却依旧在高空飘着,透出精神的力量,普照着整个世上个体的肉体和精神。原来个人的价值,更多的是在历史,时间会说明你是空心虫还是纯金。领悟到这一点后,我的眼睛突然更加地明亮,那是心灵之光,它除却了我眼内的污垢,将我深邃的目光,引入一片神秘的境地。
我企图平静下来,思考人生与社会,寻求义理,可是依然有一股强力推动着我,它时常撞击我的内心,在闪出些许火花后,又使它变得一片空白。于是我反问,难道在文学、历史的背后,不会有一个更伟大的力量么?我难道不是在它的推动与引导下求知么?可是为什么我的内心,在长期的感观后,仍然如此的苍白,我的言语,就似白蜡一样的无味呢?我不知道,我企盼那个在我内心的力量给我答案。但是,除了寂静,我什么也没有听到,我只见到光明,依旧在远方指引,却又是那样的模糊不清。我开始清理我的读书经历,发现了头脑中一条条的小溪,它们只是静静地、缓缓地流着,还没有汇成一条大河。原来就是思想精灵的流动,让我在读书时饮了甘露,闻了花香,让我的心情始终在清风明月中享受着一份快乐。可是,由于一切过于感性,还没有思想的活力,又让我感到了快乐后面的空白,那是理性所在,是精神之源,是支配肉体的原动力。现在,我依然埋头于俗世中,我的思想还只是在一种舍弃中徘徊,但是它已经有了萌动的意向,有了融合的动力。被压抑的思想一旦爆发出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它会点燃我追求更高思想的欲火,教会我用一种欲望去克制另一种欲望,在思想的清洗与换代中,享受着比物欲更崇高的快乐。这是人生的真谛,是我个人的价值所在,它使我在一种已经超脱的思想中,朝着心中的圣地前行。
思想就是如此的奇怪,它不强迫我接受,却又让我身不由己地去靠近它。它以一种最原始却是最强大的力量来支配着我的行为,让我在感到枯燥的时候又体会到其乐无穷,让我在孤寂的时候又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还有一位珍贵的朋友。它不言语,只是在平静下运行,就像江水一样,表面上是那样的平缓,却是一腔滚烫的热血,翻江倒海。我尝试着摘取他人思想的精华,并被慢慢引入一个激情四溢的平和之流中。在这里,我以生命的享有者来解释生命,把肉体与思想的结合点作为自己寻求的对象,并为自己找到生命的支点,固定下来,在思想的海洋里游荡。那是怎样的一番境地,沉溺于物欲和俗世中的个体,是不会有如此美妙的享受的。思想沉如金,却又轻快似风,如此地引诱着我,于是我拼命地划着小船,从海中拾取所需的养料。我曾经担心我会不会淹没在这平静的激流中,但奇怪的是,装的东西越多,我的小船却变得更加的轻快,许多原本在宝库中静躺的精质,因为提炼而变得更加珍贵了,它们融会起来,形成一颗颗小小的真金,时而化为调皮的小精灵,时而化为清甜的甘泉,让在思想苦程上的我,不断享受着收获后的喜悦。海岸遥遥无期,我却没有感到疲惫,虽然会有一时的乏力,但是精神的源头,一直都在补充着我的能量。在长时的游转后,我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如此的平静,我静静地观赏思海中的万千意象,静静地入迷,静静地体会,然后又用文字静静地把内心所想表达出来。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我的平静,就如盐被撒入水里一样,在他人的眼里就无形无影,似乎并不存在着。但是,上帝说过:“你做世上的盐,要比你做世上的光好!”如果他人仅以我的外形来视我的存在,我更愿意如融水的盐了无行迹。可是,当光芒升起的时候,盐又会脱水而出,成为独立的个体。所以,我明白,我是世上的盐,也应是世上的光,我的存在,不是形体的外在,而是思想的精华。思想的光芒会照亮他人的眼睛,当他们发现真金的时候,贪婪的目光就会点燃他们内心的欲火,那同时也就预示着他们的堕落。生命的价值轻重,是你在历史中究竟是无形的风却又舒人心还是只是一时的灵光闪现便无影,时间会把一切都交给人们。想到这里时,眼前出现一片光明,原来我的所获,又化成了一颗星星,挂在了思想的长空,闪耀着它不可抗拒的光芒。
我在思想海洋中渐行渐远,而我的躯体,在与现实的接触中,不断地承受来自外在的压力。由于思想太超脱无形,在行为上就会与现存的价值理念发生冲突。思想的积淀与新发,让我渐渐地独立出来,我惊异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了,这是精神的外在流溢。但是内心的欲望,仍在推动着我在现实中做出抉择,那是求知的欲念,是一股原始的冲动。我总是觉得我的内心负荷着太多的东西,因为有太多的杂念,不时地打断我尽心静思。我明白,精神的冲动,使我的心里,只能保留一种信念了,那是我所认同的真理所在。于是,沉静在思海中的我,又变得容不下异己之见了,尽管我曾经那么地依附他们,如同磁铁般地扑到它们的身上,现在却觉得它们再也没有亲和力了。我用我的思想,来批判那些不容于我的所谓真理,妄图成为真理的化身,代表一种绝对的价值理念,并以欣赏他人的堕落来为自己的思想减轻负担。但是,上帝还说过:“当你埋葬前人的时候,抬你的人,已经站到了门口。”在回到现实的理性纷争后,我看到我的小船已经不再在思想的海洋中前行了,它长满了绿草,也添埋了我精神的源头。我所见到的我的思想,尽管不再空白,却又是那样的模糊,几乎是一团黑,连流出的泪水,也是那样的浑浊了。
原来,思想让我在空中飞舞的时候,已经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稍一分心,就有从上掉下的危险,那时躯体就不在了,精神的力量枯竭了,思想的光芒也就不在了。于是,我害怕了,我怕自己会身败名裂,我怕我的肤浅无知,会让我连融入大地的机会都没有了。我将原有的激情抽出一部分,注入到我的现实,开始了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思考。为什么上帝先要人有了缺点,才使他成为了人?我的疑问一直解不开。现在我明白了,原来缺点,正是我追求义理的动力,为了克服缺点,我的思想就需要更多的东西。于是,我的躯体努力地与现实接触着,并让我的思想处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观测,寻求两者结合的途径。思想的伟大,就在于使人有力量来解决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冲动,将个人角色融入社会中。但是,理智又不能太趋于世俗,否则就会有堕落的危险。如黑格尔所言,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了。思想,教会我如何用我的眼睛,来发现心里的杂质,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中竟然难容一类沙。但压抑出了动力,内心的冲动迅速打通我的血脉,调动了我全身的细胞,让我在思想的路上吸取更多的精华。我执著于读、抄、写,看着到目前为止记下的近二十万字的笔记,我竟然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是脱胎换骨后精神支配力量的显示。我不再回避他人热辣讽刺的目光,因为我已经透过他(她)的眼睛,看到了他(她)苍白而虚弱的灵魂,还有他(她)内心许多迷一样的东西。但是,我不明说,因为我还没有那种伟大的力量,不能辐射他(她)的躯体,以照亮他(她)的心灵。尽管太阳给了人们许多的东西,是月球之光的母体,但是月亮不也照明了深夜归家者的路么?即使目光洞穿宇宙,思想超脱世俗的牛顿,不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么?尽管我还只是在吸取精神的食粮,我的所有还只在我的内心闪光,对周边的人没有吸引力,但是,它已经存于我的全部财富,有了自己的独立性价值,不再仅仅是形而上的东西了。我释然,现在我懂了,原来看什么样的书,记什么样的心得,反映的是个体的心性倾向和价值理念,是一种独立于他人的思想精神体系。
可是,我一直没能找到一个把思想之光反射出去的途径,哪怕是透过一个小小的口子,使它的全部能量聚焦于一点而使之熔化。我总在追寻思想的舞步,想牵一牵它随风而起的衣角,来看清它露出的形迹。但是,思想一直没有给我机会,它时常在我的身旁,却从来不让我有亲眼目睹的时候,我只感到了它的力量,给了我内在的冲动,同时又把外在的压力引入进来,把我全部的欲念集中到它的身上,尽管无形,却是那样的让我心醉。它化为各种的物、意、神,在我的内心引起共鸣。长途跋涉,有时也让我疲惫,而且我经常发现我的理念与现实有着太多的冲突,一切在碰撞后又归于合流,形成另一种思想,挂在海边的天空,等着我去采摘。我不知道,我会在思想里住多久,会在思想的海洋里游多远,但是,思想之门既然已经打开,我也就不能回头了,因为那是真理所在,是心灵所在。
“没有理智,就不会有坚定性和确定性”。——黑格尔。
另:
我从来都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是我一直认为,一定会有一种比我们的躯体更高层次的东西,它在支配着我们的形体、社会、人类,甚至是整个宇宙。但它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因为它在个人的头脑中,显示出来的是不同的影象。但是我可以肯定,它一直在指引着我们前行,不管是人生中的障碍,还是生命的终极,它都让我们去超越。就如黑夜行路的人一样,由于生命的脆弱,他可能会感到恐慌,而且会对上天的无情加以诅咒。但是如果他见到一点依稀的弱光,他就会激发出求生的欲望。尽管他的脚早已沉重,尽管他的身体已经不容许他消耗更多的能量,他还是会慢慢地向前爬。他已经不懂得什么叫做痛苦和死亡,他见到的只有前方出现的光芒,那样的飘忽不定,又让他的心得到安宁,那样的疏远,却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他努力而痛苦的爬着,突然发现那点微弱的光不在了,因为天已经大亮。他得救了,在经历了生命的磨难和孤独、痛苦后,他的生命有了全新的内容。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在茫茫黑夜里,他的眼前会出现一点光,把他引向光明,但是他知道,是一种力量,使得他的躯体能够继续的往前,那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力量。
我一直都在为寻找这个力量而努力着,我相信,它会把我带向光明。我想,现在我或许已经找到了发现它的途径了。
作者:
寻找有缘人
回复日期:
2009/1/11 12:24:52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你是罗曼的盐也是罗曼的光,谢谢你推荐的书目,我也会找几本来提升下自己。
记得有人说过,前世你认真埋葬的人就是今生和你相遇的那个人~~
作者:
明月
回复日期:
2009/1/12 0:32:36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感谢lidel推荐!能有时间读这些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幸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融汇贯通,才能有所升华。知识的积累很重要,但心性的提高更重要。缺少一个“悟”字,只看见知识,没有看见美玉,只能在人生的轮回中挣扎。奋力游,却找不到方向。
作者:
明月
回复日期:
2009/1/12 0:50:30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中国古代哲学方面,明月最为尊敬和亲近的是两位大师:南怀瑾和冯友兰。记得lidel在《寻求自己的美丽》一文中,引用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的一段文字,明月在留言中曾提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社会境界和天地境界,就是冯友兰老师提出的真知灼见。哲人前辈的教导铭刻于心。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无论东西方,无论从何种角度,无论用何种语言,无论用哪一种逻辑,都有着惊人的一致。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是人类找到真正快乐的根源,是人类再回到天堂,回到极乐世界的唯一途径。
作者:
路因梦而生
回复日期:
2009/1/12 9:14:17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呵呵,这个书单:好!
前两天院长“大气磅礴”地谈:
问:老师的任务是什么?
问:学校的任务是什么?
问: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今年寒假的任务是:读书!
呵呵
作者:
路因梦而生
回复日期:
2009/1/12 9:36:57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明月说的有道理,知识和素质和素养,还是有些不同;但是没有知识,就无法积累素养和提高素质!呵呵,就像记忆不等于知识,但是没有记忆,哪里还有知识啊?
作者:
老耕
回复日期:
2009/1/12 10:16:51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1/12 11:30:50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南怀瑾先生的书我没有仔细看过,不便多谈。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看了两遍,做了一些笔记,暂无太多想法,还需积淀。另有三联书店出版的冯先生著作《人生哲学》,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易于理解,顺便推荐!
作者:
寒江雪
回复日期:
2009/1/12 12:33:57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想在这找男女朋友的,还是多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准管用。呵呵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1/12 14:32:31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心理学方面的书,多是学技巧,这些书,更多是养心态,呵呵!
作者:
寒江雪
回复日期:
2009/1/12 14:53:25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不愧是大博,知道心态和技巧都是生活不可欠缺的,呵呵
作者:
点心
回复日期:
2009/1/14 13:25:38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读书读呆了也没用。。。。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
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