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
*
您的呢称:
*
性 别:
男
女
输入密码:
*
确认密码:
*
*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信息时代的友谊!
作者:
lidel
发布时间:
2009/8/1 21:56:15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谈问题,似乎总要找个背景,才好说明我们是言之有物的,否则就脱离了实际,不符合我党“实事求是”的原则。另一方面,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界定,能谈得比较确切,而不是宽泛地乱说一通使得他人不明所以。据此两点,我可以确定一下我这个话题,一是背景是信息时代而不是其他的时代,二是要谈的信息时代的友谊而不是其他,若就我谈信息时代,我想我仅有的一点墨水全都吐出来都不够,若我以友谊为话题则会被人看为不知斤两,毕竟就我一家之言没有任何的代表性。友谊是人情感形式的一种,记录在案的伟大友谊在我们当今看来依然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告诉我们除了我们自以为唯有用心经营才有的爱情外,友谊其实也是人生必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爱情、亲情构成一个人情感的三个支点,才给了人一个完整的世界,或者一个完整世界的意义。
信息时代,一切都可以通过数字来表达,哲学家们言及的符号在当今将整个世界都装入了虚拟中,或者可以说这个世界已经被虚拟化,我们看到虚拟世界中到处都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子,乃至我们可以在那个世界中获得这个世界上没有的身份和角色。即便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不曾有过变化,其形式也已经跟上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早已不是几个人或一群人的交际圈,而是一个从现实延伸到虚拟中无限延伸的圈子,其引力足以将那些外围的人通过内在的途径都吸引进来,同样也可以通过排斥力将本属于圈内的人排斥出去。那些不曾谋面的人通过这些形式成为了朋友,身边的人却可能变得陌生难知,同样的,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可能关系还比不上一个你刚刚通过网络形式认识的朋友,因为你会觉得你所经历的许多东西已经无法再对老朋友说起,对新朋友却可以倾吐出来,其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差别,怕也得看个人究竟是如何看待友谊这个东西的。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为友的时代,当我们被投放到这个世界而且获得交际的能力后,我们就一路看着自己的朋友在不断增加,但这同样也是一个任何人都可能成为陌生人的时代,在不经意间我们可能就将曾经的友谊置于了一个被遗忘的境地。诚然,当数字化、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沟通的技术后,我们沟通的空间更广了,沟通的对象更多了,沟通的方式更丰富了,沟通的内容也更广泛了,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是,沟通却不见了。即便我们的手机里存放着不少的电话号码,却有很多从来都没有联系过,即便我们的QQ好友一大串,有些却可能又到了陌生人里,即便我们出去送出很多名片也收到很多名片,但那多半都只是一种装点门面的摆设,即便某个朋友的朋友也成了我们的朋友,那也可能只不过是临场的客套。那些从小时候一起走过的朋友,那些从远处走过来的朋友,那些我们曾经有着无数共同语言的朋友,那些我们只是偶尔交流过便觉得如同知己般的朋友,他们的身影时候明亮时而黯淡,有些人在我们头脑中闪现的时候甚至已是数年前的容貌,有些人则只能通过我们的想象才能勾画出一个模样,他们很多人只是有着朋友这样一个称呼,早已不具备了朋友的身份。我们在无限扩大着这个圈子,却发现真正能说话的其实并不多,数量的增加并没有让我们同时感到质量的提升,反而可能出现选择的烦恼,因为我们可能发现即便所有人的人都可以被称为朋友,你还是很难从中选择出你值得信任的人去倾诉。
而今天之所以让我发这样的感慨,也是凑得比较巧,读书几个阶段的朋友在今天都跟我发生联系,让我感叹信息的强大,也唏嘘着情意的淡化与真挚。王是我初中和高中的同学,确切地说其实更是好友,但高中毕业后见面甚少,如今已是两年未曾再见,偶尔的短信联系也只是日常的问候,今天却突然跟我谈起他感情的问题,让我感觉即便都在异乡,其实我们还有着当初彼此为好友时的一份信任,因为他实在是一个不容易吐露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的交往中他带着任何的虚情假意。这一段友谊,经过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是考验也是保留。之后在QQ上遇到高中同桌,寥寥数语便各自说“有机会”再聊,于是QQ又呈灰色。就我跟他关系而言,其实我内心更存一份感激,因为家境富裕的他在高中时给过我不少的帮助,之后他到重庆工作后也同样在经济上给过我支持,但距离的接近却始终让我们似乎少了以前轻松的谈话氛围,尽管之前我们都认为凭我们的关系能在一个城市再遇肯定是一件比当初认识更值得庆幸的事,却发现其实这并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世界,已使得我们当初为友时的基础被打破,而后又没有太多的机会去维护彼此的关系,以至于话题越来越少,因此即便他刚到重庆那半年我们见过多次,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却似乎总找不到机会。当然,他的工作和我的学习都占据我们不少的时间,尤其是在我为考博尽心和奔波的那半年里,我们都在为各自的未来打拼着,即便我最后离开重庆,他也不能到场送我,幸好以后回家过年还有见面的可能,但也只是可能。晚上接到张的电话,意料之中,也有些惊喜。年龄上而言,他比我长几岁,我当称他一声大哥,在读研初期并无多少接触,二年级后成为好友,及至我离校时彼此都狠狠地伤感了一把,而在听到我说杭州没辣味吃之后,他便从重庆寄来开胃食品,尽管当初我只是开了一个玩笑。电话里谈了很多,东拉西扯看似无关痛痒,比起那些我们都以为被冷落的情谊和那些虚假的笑容要轻松得多,也要真挚得多。三个不同时期的人,三种不同形式的沟通,给我的自然也是不同的感受。秋曾说两种朋友不能再找,一是当了官的男性朋友,二是结了婚的女性朋友,我当然并没有将界限分得如此分明,却也感到其实若真要称对方一声朋友,怕真得如某朋友跟我说的,这是一个比较奢侈的称呼了。有很多人是同学,但却不会是朋友,朋友并不是那种你见过面或相处过的人就可以做的,这只是成为朋友的一个条件,更需要对彼此的信任和生活的考验,有些朋友之间的友谊即便淡化了,却从来不曾退去,一时想起便能恢复同样的身份,即便过往的阻隔已让彼此可能有些陌生。
信息时代的友谊显得多样化,友人似乎也变得少了许多真挚的情感,而只是通过某些方式建立了一种纽带,却又不能将两个人真正地联结到一起。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朋友群体,当然也可以说自己是朋友遍天下,或者我们可以说是找到了构建朋友的新的途径,也可以丰富朋友这个概念的内涵。但个人认为,真正的朋友,即便没有这样一些沟通的方式,也依然能懂得朋友真正的意味。当然,我们或许还不得不继续用这样的一些方式去结交朋友,即便我们觉得这可能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获得真正的友谊,但不能忘记的,乃是无论外在的形式有多少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式具有怎样虚拟的成分,内心那一份真挚才是最为根本也是最经得起变更的情感。
作者:
回复日期: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
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