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
*
您的呢称:
*
性 别:
男
女
输入密码:
*
确认密码:
*
*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引用:“离婚男女”关于“门当户对”的解释
作者:
jbosson
发布时间:
2009/5/3 17:17:43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离婚男女”:
有句老话,叫“门当户对”。以前我把它理解成了一种陈腐的教条,以为有了爱与宽容,什么门第之类的腐朽观念完全都不能阻挡。但经历过十年痛苦折磨后,我才算明白了,“门当户对”这句老话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婚姻的一个总结,也是我这类以身试法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门当户对只是对世界观相同的一个世俗化的概括,以世界观为基础,包含了其他世俗化的外在条件。相同的成长环境,相同的教育,相同的家庭氛围,所培养出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致接近,因此形成的道德观,利益观,善恶观,审美情趣、个人修养等等也会大致接近。
古人们在总结“门当户对”这四个字时,大概没有想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那时的“门当户对”更加偏重于社会地位和个人修养,因为那时妇女处于绝对依附于男子的地位,要讲三从四德、夫为妻纲,女人对男人要遵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无条件服从原则。所以,即使是“三观”有差异,也被这种无条件的服从所掩盖,或者说约束了。
但以当代婚姻来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决定一桩婚姻是美满还是痛苦的终极基础。因为现代社会讲究尊重人的个性自由,早已打破了“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妇女地位有了长足提高,男子再也不能要求女人在“三观”问题上无条件服从自己了。这种条件下,“三观”是否兼容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不一定要完全相似,但必须兼容。
我所理解的“门当户对”,并不是指双方原先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半斤八两。毕竟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虽然也牵扯到两个家庭,但归根结底是两个人的事。在结婚前,双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可能会有所差别;但进入婚姻后,夫妻同顶一片蓝天,那么双方原先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差异,会被一个小家的共同经济基础所取代。
真正的“门当户对”,是家庭文化观念必须接近或者兼容。
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社会地位、家族传统或者家庭成员素质与价值取向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家庭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风”。比如官员家庭,商人家庭,下层劳动者家庭,知识分子家庭,还比如无赖家庭,市侩家庭,悍妇家庭、罪犯家庭等等。这种家庭文化是动态的,但在一定阶段之内是相对稳固的。
不同的家庭文化,决定了从这些家庭里边走出来的人,拥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官员家庭走出的人,可能比较有教养,比较单纯没有太多坏心眼(官场倾轧虽然厉害,但为官者很少愿意把官场习气带回家里,因此官员子女反而比较单纯,这是接触不少官员子女后发现的一个共性),但同时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从商人家庭出来的人,特别注意有来有往,公平交易,知恩必报但又斤斤计较,而且特别重视诺言;而从无赖家庭出来的人,道德感极差,走到哪里无赖就耍到哪里,轻诺寡信,把当寄生虫作为人生最高目标;从市侩家庭里出来的人,则浅薄势利,庸俗贪婪,天天盼望着一步登天。
当然,这种划分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一个家庭可能是几种家庭文化的综合体。一个官员家庭,也许也有一些商人家庭的影子,也许还有市侩家庭的影响;一个无赖家庭,也许同时还是个悍妇家庭,等等。
形成家庭文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看这个家庭数十年里的社会地位,上一代的价值取向,还有家族传承下的文化积淀。
当然,各类家庭里,其成员出现叛逆的可能性也不少;但这种叛逆往往只是某一方面的叛逆,而不是对本家庭文化的彻底颠覆。
美国有个叫亨廷顿的人,在他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因为这些差异产生的利益冲突,是导致全世界战争不止、冲突不休的根本原因之一。
世界上的冲突如此,家庭内的冲突何尝不是如此。由于家庭文化导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决定着婚姻冲突的激烈程度。
“三观”差异小的,缺点少的,相处得就比较容易,即使有矛盾,也可以通过沟通解决。毕竟双方的观念差异不大,遵循共同的行为底线,有着共同的善恶标准,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崇尚类似的生活方式,沟通起来彼此很清楚对方想要什么,所以非常容易沟通取得共识。
“三观”差异太大的人组成的婚姻,麻烦就非常之大,因为二者所有观念都会截然不同。例如,无赖家庭把敲诈勒索、不劳而获看做是家常便饭,但遇到商人家庭出来的人,那就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商人文化讲究诚信,讲究公平交易,喜欢斤斤计较;商人家庭绝不会做吸血鬼,却也没有足够的心胸去宽容无赖式的讹诈者。这样,商人家庭遇到无赖家庭,就会对无赖家庭产生强烈的鄙视;而无赖家庭遇到商人家庭,则会激发他们讹诈的贪欲,不发生激烈冲突才怪。
利益冲突尚可讨价还价,道德冲突则无讨价还价的空间。当夫妻中的一方对另外一方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鄙视,那么这桩婚姻基本上就无可救药了——你可以跟一个你平视或者仰视的人去协商,但你无法与一个你鄙视的人去和解。
有些人简单地把贫寒家庭与市侩家庭、无赖家庭等同起来,这是错误的。贫寒与市侩、无赖并无天然联系。诚然,穷人中有很多无赖,但富人中同样也有很多无赖。“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人确实不少,但“人穷志不短”的也大有人在。同样是穷,为什么有些人志短,有些人志不短?有些人为了钱不择手段,有些人却不吃嗟来之食?因为个人的选择不同,换句话说,个人的品质不一样,家庭文化不一样。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可见贫穷容易让人为了生存而抛弃做人的基本原则而“移”,但富贵同样也可以诱使人抛弃礼义廉耻而“淫”。把穷人等同于无赖,是“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陈词滥调,缺乏逻辑支持。
事实上,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与财富多寡无关。贫困只能对一部分人造成心理扭曲,而不是对全部穷人造成心理扭曲;而这部分因贫穷造成心理扭曲的人,即使他日后成了飞黄腾达的人物,他依旧还会心理扭曲,就比如那些贪官。
可见,贫穷不是心理扭曲的真正理由,它只是一部分人心理扭曲的一个借口。
贫困家庭不等于市侩家庭或者无赖家庭,很多虽然来自贫困家庭的人,厚道朴实,他们的家庭文化中,可能还有祖上传下来的商人文化,文人文化的因素。
所以,判断是否“门当户对”的标准,要看这家人究竟奉行什么样的家庭文化。假如你遇到一个跟你的家庭文化截然不同的人,而且那种家庭文化你又不愿接受,那么趁早拉倒,否则又会上演一场旷日持久的“文明的冲突”。
作者:
悟
回复日期:
2009/5/3 19:40:04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相信是作者经历过有所感悟写下的,不错
作者:
路因梦而生
回复日期:
2009/5/3 22:09:28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呵呵,相信作者是思考过后写下的可爱话语。
我也赞成“门当户对”,但是对于“门当户对”具体内容的界定不一样,不单单指“家庭文化”。
觉得“家庭文化”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尽管重要,但是对于婚姻幸福不是最关键的、最具影响力的因子。
最重要的是,男人与女人,这两个个体之间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门当户对”以及男人女人能不能深爱对方胜过于深爱自己。
作者:
小鱼
回复日期:
2009/5/6 9:15:06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同意LZ的分析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
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