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您的呢称:
性 别: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胡说八道
    作者:  lidel 发布时间: 2009/6/17 21:34:51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言语

清醒总是在糊涂之间蔓延,逐渐摆脱了那些言语的琐碎后,探出它的触角,撩动人的心灵,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言语只是人的表达方式,对话却让言语成为了一种犀利的武器,即便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子句,也可能在你毫不注意的时候,就占据了你内心的阵地。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因为自己不明白,而不是因为我们的糊涂就放弃了自己的言语,就成为了他人言语的俘虏。说服他人并不是我们的本意,用言语只是为了表达心灵,但当言语涉及的已不仅仅是表达,而是成为捍卫心灵的手段时,它就会成为我们拥有的利刃,能劈开那些不明之人的疑惑,也在我们的对话中,为我们指引出一条路,可以在这个既清醒却更糊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本有和能有的方向。

言语的表达,即是思想的碰撞,或激情四溢,或平缓宁静,用心诉说,用心聆听,乐趣自在其中。许多时候,我们迷失心灵,是因为我们不能坚持,在他人的言语或行动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些许的相同处,于是我们也陷了下去,却发现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些东西,早已不见了踪影。言语既然经过了头脑,是我们用心的产物,就不能随意地说出,更不能任意地抛弃,在表达思考的时候,言语就是我们自己,因此成为心声,因此才让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与他人有了如此鲜明的区别。或者可以说,言语也是我们性格的反应,它能让其他人看到我们身上的性格印记。

                                      神性与人性

人未必卑微,神也并非就伟大,我们塑造了心目中的神,给其以完美的形象,寄托着我们对善的追求和向往,却逃离不了我们内心的那些争斗,因此神的国度里也会为了利益而争得不可开交。绝对的世界里,有绝对的善,自然也就有绝对的恶,因此我们理想的彼岸世界也就是此岸世界,我们再多的想象和描绘也都是站在这里。神的塑造本就出自人之手,另一个世界,自然也就是这一世界。神性和人性都不过如此,对我们而言,他们更多不过是生存在另一空间里的一个群体罢了。我们因对自然的神秘而畏惧,并因此塑造了万物有神的形象,以他们为掌控我们生命的主宰,却也正因为他们是出自我们之手而消却了对他们的恐惧,因此人并未因为神的存在而变得完美起来。若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相信神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们还在向往着那种美好,依然在追求着完善,而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信仰,我们只是在寻求着一种精神的慰藉,却又在寻求的同时发出冷冷的笑声。

                                      理智的生活

激情与理智只是人的心灵在不同场合的反映,一个理智的人,他的人生也会过得很有激情,思考的火花可以点燃对生活的热爱,而且会给他带来光明与热。激情四溢的人同样可以保持理智,他的激情正是理智所带来的礼物。激情与理智并不冲突,更不对立,如人各有其位,该各尽其责一样,两者适时地出现,在人本身而言,两者的共同存在,并不让人觉得难以协调,反而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节奏。(理智的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知识与意识

知识总是显得比较系统,因此才能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意见则总是游离于知识之外,是头脑中偶尔闪过的一丝灵光,不会做长久的逗留,稍不留神就落向了别处。有知识的人,一定会有意见,因为意见也是表达方式的一种,这样的意见是知识山上抖落的一片树叶,虽然微小,但也真实。意见总是凌乱,许多人只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意见,只是对问题的某个方面提出自己些许的看法,而且由于意见不能如同知识那样让人看到力量,因此也就少了许多震撼。我们如何表达,自然取决于我们的意愿,知识和意见都属于我们自己,只是个呢更多的时候,我们能有的,只是意见。

                                      哲学与生活

哲学究竟是要融入生活还是处于生活之上?又或者哲学究竟和哲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生就是哲学存在的一个场所,生活本身就是哲学,但哲学若只顾及生活而失去了其精神崇高,就只能显得沉重繁琐而少了那些相通的指向。如同人的肉体与灵魂一样,没有了肉体,灵魂就将无处安息,自然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如果一个人死了还有思想,我们指的也只是它肉体的机能还在运转时的思考遗产,而不是说他那已死是肉体还在进行思考,我们说肉体是灵魂的坟,只是将肉体妖魔化。在两者的关系中,肉体为灵魂的存在提供了依靠,但灵魂并不能因此就没有自己的独立,相反,它把人那只是处于尘世中的肉体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和空间里。灵魂在身体疲倦后出现,寻求着属于自己的安歇之处,所以做梦并不是如图弗洛伊德说的是因为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是因为灵魂依然外面游荡。哲学也是如此,没有了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哲学就只是枯燥的文字,不仅少了生活的味道,更会使许多人对生活少了期望而任由肉体堕落更不会去挽救在绝望中的灵魂。生活中的哲学,或者哲学的生活化,都只是哲学的一个表现,而不是它的全部。哲学若没有了清高和精深,也就不会是哲学,而只是知识和经验。

                                      学习与灵魂

抬头望高处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灵魂超越于人头,而是因为在现实中,少了对生活的感应,于是期待从另一处寻求到某种声音,能够在自己内心引起共鸣。确切地说,灵魂虽高于身体,但总在我们的体内,需要我们用心来聆听它的声音,感觉它的存在。所有投向高处或远处的眼光,都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不是因为我们的灵魂在那里,只是由于我们能借助那样的一些景象,让我们的灵魂感觉到我们的渴望。学习也是对于远景的靠近,是对灵魂的接近,灵魂中天性具有的那种学习的能力,让我们能学习更多以使灵魂能应对这个世界。但学习必须使灵魂得到安宁,是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对灵魂的追寻与尊重。所有强迫式的学习,无论是自我强迫还是他人强迫,都只能让灵魂游离于我们的追寻目光之外,因为它无法安定下来,也就不能确定它的目标和方式,自然不会有效果。学习是通过灵魂之门——眼睛,去看清灵魂的样子。(大学之理念里关于教育的理性)

                                      灵魂的堕落

人总是有向往美好的一面,所有的心智与精力,都会被从其他物上抽开,只是为了能将那美好看的更加地清楚,这是因为灵魂完善的必然。但美好皆有所指,有它的对象,人之向往美好,也就必定与这种对象相关,当某天他发现所谓的美好事物不过是一个虚设的骗局,是他人的人为设置时,他不仅对美好有了怀疑,而且行为上也会将自己的曾经否定。他会转而寻求与先前所指对象的对立面,并且之前越是执着,转变越会快。没有什么比灵魂的堕落更快,同样地,也没有什么比挽救灵魂更难。

                                        欲望与人生

欲望总是对人的取向起支配作用,但欲望在人性中并不占统治地位,只是由于它的显目性和及时性,让我们在得到片刻的满足后就忽视了那些真正的快乐。人总会有静心的时候,没有了外界的喧闹后人就会想得更多,便能发现其实欲望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快乐,它只是给了我们一种堕落的方式,让我们的身体在灵魂前放肆,甚至没有跟灵魂以安放的余地。欲望本身并无过错,而且有的时候它还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乐趣所在,但当欲望成为我们唯一要求的指向时,我们也就只能在这样持续的短暂中,将人生变得支离破碎。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6/17 21:38:47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这段文字,实际上是看《理想国》后,从中找到几点,做的笔记,不知取什么标题,还是胡说八道更为合适。

只是,罗曼发文章没法排版,小标题一居中,便都走到后面去了,影响美感,哈哈!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6/17 21:50:42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感谢版主,调整过后,看来才更为舒服!
 作者: 水儿淡淡   回复日期:   2009/6/18 21:57:09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阅,还好没有游离于生活外.
 作者: 明月   回复日期:   2009/6/19 23:49:43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有几处颇有道理。但也不尽是。等看了《理想国》后,再来阅。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