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您的呢称:
性 别: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我的大学!
    作者:  lidel 发布时间: 2009/7/9 19:57:24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A: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B:西南大学!  
A:西南大学?(呈迷惑状)  
B:就是原来的西南师范大学!  
A:哦,这我知道,在成都哪个区?  
B:不好意思,西师在重庆,重庆北碚区,或者说在重庆郊区。  

每当别人问我哪个学校毕业,便常要遭遇这样的尴尬,就如我跟别人说家乡是萍乡,又不得不加上一句“就是安源煤矿工人罢工那个地方”一样的难堪。一是现实中的故乡,一是心灵上的故乡,两者都是感情的寄托,这样的对话虽让我有些难堪,但因意识到它们都不为人所知,也就不厌烦,能耐心地告诉别人,至少这样会多一个人知道。毕业时,校园便悬挂“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的横幅,实际上,若学校没法让学生感到所谓的光荣,日后学生也未必会将自己的成长、成功归功于学校,大学若真要成为学生的第二故乡,就应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自然会成为学校的代言人,增加学校的知名度。  

2001年9月,我和三个高中同学懵懵懂懂地踏入当时的西南师范大学,进校园,便感觉到安静、大气、陌生,一切显得遥远,却又总是让我们心里有那么一些期待,无法言明,但又贴切。后来才逐渐明白,如果一所大学不能让新来的学生有陌生感、神秘感和新鲜感,或者即便有这样的感觉也只是在短时期内就迅速消失,学生只是在熟悉了校园环境之后就再无其他值得去了解的东西,大学也就少了吸引力。  

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留在学校读研究生的我,既是西师的最后一届毕业生,也是西大的第一届学生。校园被划为南区和北区,带给我们的却是更多的不习惯和陌生,对我们多数同学而言,还是“西师”更为亲切,更有认同感,这是对母校、对大学生活的一种怀念。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该承袭学校的精神风气,不仅有其自然生命,更有精神生命,同样是学校气质与文化的符号,和学校的人一样共同代表着学校的悠久历史和现代生命。我们现在时不时的建设、修复,虽然总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却让人难以从中找到历史的痕迹,以致学校的历史在现代学子的叩问中显得异常的沉默。校园中除了人声鼎沸外,看不到沉静下来的生命,一尘不染的道路上,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刺眼和不自然。一所只有美丽外表而没有内在魅力的学校,就会成为仅仅容纳人群却不能让其成员有归属感的地方,只有现代化的大楼、大道、大话却没有值得去咀嚼的历史,甚至连自己的学生也对它也不会有尊敬,反而要常常问自己为何要到这里来读书的理由,这所大学便配不上“母校”的称呼。如果仅仅通过人的怀旧心理而表明意义的存在,而不能让人在其中时就能感受到亲切、认同、享受,大学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大学。  

2008年7月,我离开学习、生活了七年之久的西师校园,前往杭州继续寻找着自己的学术梦。乘车从原西师校门开出,又经原西农校门,直至上高速路回望整个校园,都哽咽难语。我不曾想过自己会怎样怀念那个校园,怀念那七年的生活,看到这些图片,自己便似乎置身其中,一草一木,一屋一路,都发出召唤的声音,那里从来不曾陌生过,也永远不会被遗忘。我不知其他人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西大(西师)生活,至少在我离开时,我仿佛觉得有东西从我的生命里抽离而去,这一年的时间里,也常回味那些景,那些事,那些人。只有离开后,我们曾经生活的那一处,才成为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点滴,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因为我们留下了青春的痕迹而常让我们在回忆中珍惜。无论它现在是什么样子,在我们的心中,它给我们的都是那时的模样,由此才能给我们现在的情怀,我们在慨叹中流泪或欢笑,并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的生命,在那几年里,就已经融入到大学的历史中,大学也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抹不掉的痕迹。  

因为怀念一段岁月,所以想念一个城市。我想,我们必需感谢当年为西师、西农建校选址的前辈们,我们在抱怨远离重庆主城区的同时,更应看到它远离的是城市的喧嚣、浮躁、繁杂,在北碚这个花园小城里,母校便是一朵奇葩,芳香四溢。头枕嘉陵江,背靠缙云山,纵深极长的校园,无需因为招生规模的扩大另选校址,更无需为城市的发展让出地盘,既有历史的凝重,又有现代的气息,只要还是这个校园,再年长的校友,也能认出回家的路。大学,应有郁郁葱葱,应有古朴典雅,应有源远流长,应有蓬勃生机,应有欢声笑语,应有朗朗书声,应有求知学子,应有渊博之士,应有独立性格,应有高贵气质。流年似水,多少梦想沉淀,又有多少梦想起航,一年又一年的寻梦人,就在这个花园式的校园里,承续着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品味历史,咏叹现今,放眼未来,母校若不迷失在现代社会的盲目追求中,必当如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在重庆的边缘,光照整个西南大地。  

此处图片,多为原西师校园风景,这才是我更熟悉的地方,我只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单纯地表达对母校的感情,也就只通过这些曾经留下我们身影并在我们心里留下痕迹的图片来表示,我不是在为母校打广告,那些占地多大、学科多全、教授多牛之类的词,自然没有意义。我曾跟父母说,以后一定要带他们去我的大学看看,对大字不识几个的他们来说,最直接的体会,也只是母校的风景、氛围、人情,那些社会或学校都注重的东西,对他们毫无吸引力。只是,如新西大人不知以前校园某些地方的模样,老西师人也会觉得有些建筑从未见过,我也很是遗憾并未找到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如本科时的桃园五舍、桃园二舍、桃园长坡、彩虹桥等照片。再过几年,母校不知又会多了哪些高楼、大路,但愿那一片能带来思考的绿色和宁静,不会全都被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替代,若校园中感受不到“人”的存在,自然也就谈不上培养人。图片顺序,大概为“西师大校门——行政楼——田家炳书院——图书馆——第一运动场——西师街——桂园——桃园——荟文楼——文学院——第二运动场——杏园——橘园——八角楼——李园——五一所——第三运动场——科技楼——西农大校门——共青团花园——教学楼——后山学生公寓”,中间偶有岔道。选图,配图,文字描述,一百多张图片,花了大半天时间,虽烦琐,但包含情谊,亦不觉累!

 作者: lidel   回复日期:   2009/7/9 20:03:44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罗曼是书香门第,会员出自不同学校,不问名气、不论爱恨、不管大小,对母校都有一份情感,幸好,我还能在怀念的同时,含有一份感激!

本文同时发在QQ空间,本是图文并茂,但罗曼不能发图片,有意欣赏美景者,可到我空间去逛逛!地址是:
http://user.qzone.qq.com/10793765/infocenter?ptlang=2052

希望能看到类似谈母校的文字!O(∩_∩)O哈哈~
 作者: 路因梦而生   回复日期:   2009/7/10 18:35:12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呵呵,在我大学——过去时(普希金说,过去的时光,都是最美好的最诗意的),
毕业后,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

我知道,学生、教室、讲义是“我的大学”——现在时!
要开始学习了:毕业了,要好好开始学习了。

有人大言不惭地说,他是我的大学,而且不可以毕业——将来时。

 作者: 香儿   回复日期:   2009/7/29 10:56:16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_^怪不得如此眼熟!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