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您的呢称:
性 别: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活动感想]我的阅读经历
    作者:  sunny4715 发布时间: 2012/5/13 14:12:55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约一周前罗曼书香主办方约我主持周末的罗曼活动读书会部分,因为以前从未尝试过做主持,虽然觉得针对我的个性而言颇具挑战,但从突破锻炼自我出发就毅然地应承下来了,于是就有了昨晚有些拘谨不够老练的临场表现,总也还算差强人意吧。

首先我想表达对罗曼书香的感谢,罗曼活动几次策划都与我的兴趣爱好相契合,不论读书还是教育都一直是我十分关注的话题,所以我也特别希望罗曼能越办越好,这样除了能为单身的朋友们做好红娘以外,通过活动也能对我们这些会员有更多长久持续积极正面的影响,那将更有意义。

因为时间的原因,昨天分享读书感受时有些仓促也有些语无伦次,那这篇文章就抛砖引玉总结一下自己这些年来的阅读经历与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或许能找到一些共鸣,又或者可以有一些参考,当然主要的还是我想把它表达清楚,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总结一个回顾。

大概我喜欢读书是在小时候,因为没有别的可以阅读,童年时代每年的小学课本,学期未完,书最后面的几页就不见了,不得不再去借大一点孩子用过的旧书,可能是翻得太勤了也可能是爱护的不够,那时我还没有用报纸包书皮的条件和习惯。但我至今仍清晰的记得,有不止一次的梦境从外地亲戚那里,弄到很多书时的欣喜若狂心境,尽管那梦并未兑现过。那些年我接触到一些画册,因为身体弱小也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寻到一些武术招式的画册,可惜从未练成过一招半式。

上了初中主要是学习任务,没有机会看课外书,主要时间也还是花在学习上了,只记得当时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几本课外辅导资料,心情就已经欢喜雀跃了,因为那时乡村中学学习资源稀缺,有几本课外书就像获得武功秘笈一样,令人痴迷,又或许虚荣心在作祟也不一定。

高中时代虽然课业负担较重,但也还是有机会,能溜到作为语文老师的一个亲戚的书斋里看一会儿,因为亲戚是学中文出身,所以那里有很多古文,比如《古文观止》,《文心雕龙》,《拍案惊奇》,《西方教育思想史》等,我大概也囫囵吞枣得看了一些,因为很多都是古文,所以看多了也就不觉得那么艰深,所以偶尔有时也喜欢文言文的简练与优雅。在高中一年级时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郁秀的《花季雨季》我记得是一口气读完的,一般当我遇到特别特别喜欢的书,我会那样做(《傅雷家书》,方是民的《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是类似的阅读方式)。像高二时我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辽宁教育出版社的《课外语文》,欣喜若狂,里面都是一些美丽的散文,那些文字当时深深的给我以美的享受,也有情感的打动,至今思之仍有余香。到了高中最后阶段,课外读物是新概念作文还有萌芽求学等杂志,比如韩寒(虽然真实作者身份尚待方舟子考据)的《杯中窥人》,宋静茹的《孩子》等,那几篇文章我都是非常喜欢的,也伴我度过那段焦虑与紧张的时光。整个高中阶段我个人最喜欢的可能还是鲁迅,先生对民族劣根性的辛辣讽刺与入木三分的描写令人痛快,甚至努力去看《鲁迅全集》,虽然没有完全看完,同时对钱钟书的作品琼瑶的小说也有看过一两本,至于金庸的作品,很多都是看的影视剧,少有耐心看完书籍,除了一本《侠客行》。

到了大学,尤其度过大一的适应阶段,有了自己的时间之后,集中阅读了一些世界名著,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本吧,《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红楼梦》《傅雷家书》《约翰克里斯多夫》《双城记》《忏悔录》《悲惨世界》等,有些书籍太长我就在图书馆视听阅览室直接看电影版本包括《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雾都孤儿》等,最能打动我的是《悲惨世界》《傅雷家书》和《雾都孤儿》,对成长最有帮助的应该是《战争与和平》和《呼啸山庄》,总体来说那个阶段读书对成长贡献是最大的,对于俄罗斯民族最喜欢的当然是列夫托尔斯泰,他对人性在艰难困苦环境下的探讨能让一个人心智迅速成熟起来,对于英联邦作家我最喜欢的是狄更斯,他以孩童视角的描写让人永远怀有童真与爱心,对于法国我比较喜欢雨果,同样现实主义的他对法律道德的深度思考也能引起读者很多共鸣,国内名著读得最多是《红楼梦》,深刻体会到腐败无望的社会对年轻朝气青年的毁灭与打击,是多么令人痛心,其实当时我最欣赏里面的角色是黛玉的丫鬟儿紫鹃,我觉得她对黛玉的忠诚与细心照顾是纯粹而真挚的情感,以及主人离世后的落发为尼,让我对其产生了无限的同情和尊敬,虽然她和所有人一样无力改变什么。当然这些善良的人性在世界各国的名著中都有很多的体现。

工作以后,大概是我第二次密集的读闲书,这一阶段主要涉及中西医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组织管理,个人传记等方面的书籍,是因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而中西医是非难以取舍,所以就买了相关的资料参考,最后我的初步结论是和方舟子和何祚庥比较接近,中医的理论基础还是有问题,尤其又是用充满歧义的文言表达,是属于朴素的原始医学,最终还是要将中医药归于现代西方医学体系才有希望,中医和中国文化一样充满了似是而非的思想和结论,诚如鲁迅所言中医也许就是一个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何祚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百分之九十是糟粕我想我是认同的,毕竟专制太多年,公道早已不在人心在乎实力。关注心理学哲学乃至宗教是因为中医的关系牵涉到佛学,于是就顺便阅读了一些佛学的书籍包括弘一,净空,以及南怀瑾的著作,还有部分佛教经典等,基本的结论是佛学有佛学存在的价值,教化人心培养慈悲善良平和的心态,指导一些日常生活习惯都是有益处的,但假使确信对宇宙人生的解释又似乎以信仰代替既证事实,社会经济方面的书籍大概是为了了解社会各行业的情况而涉略的,个人传记大概是希望借鉴吸取一些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吧,这一阶段的书籍主要有《丁肇中传》《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美国通史》《联邦党人文集》《华尔街》《创业者》《苹果往事》《南怀瑾:论语新裁》《黄仁宇:资本主义与21世纪》等;

最近一年是第三个集中读些闲书阶段吧,大概是接触到世界名校公开课引发,主要是学习国外高校通识教育资源,,这一阶段主要涉及的课程有《心理学导论》《公正》《幸福课》《聆听音乐》《死亡》等,这一阶段主要还是偏向于美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哲学相关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对生物医学知识比较关注,尤其一些科普的文章,还有部分涉及生活情感的散文以及商业案例评论的文章,主要学习媒介不单纯是书本还有很多借助互联网的电子产品,纸质书籍主要有《方舟子科普: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伦理学的故事》《幸福家庭的十块基石》《民主的细节》《袁伟民:大国之道》《胡适留学日记》《蒋介石日记》《冯仑:理想丰满》等。那这里推荐一些互联网上学习资源的网址链接:公开课系列:http://open.163.com/  ;  http://www.cicistudy.com/  政治经济类:http://aisixiang.com/  经典文艺作品类:  http://17dujingdian.com/  科普类:http://songshuhui.net/;

基本上我的阅读经历就是这样,至于说读书感受呢,首先呢读书就像是寻找知己的过程,阅读作者的文字,体会作者的心情,理解作者的思想,那么与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契合就会很清晰,那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喜欢这本书也就很清晰了,同时也是被书籍影响的过程,读书可以纠正自己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或者通过阅读体会真善美的心境,也能让你心情愉悦,也可以通过阅读增加阅历,塑造自己独立的思想,读书和交朋友一样,应该和那些正直真实善良拥有美德的书籍为伴,所以读书也是要选择的,我的经验是如果拿到一本比较喜欢的书,会大致浏览目录,选择最感兴趣的一节读下去,作者的描述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书中是否有可吸收的养分就十分清楚了,大概现在的我更喜欢散文类的书籍,对不同的话题作者做些阐述,最好能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当然这不应包括小说历史等需要持续写实题材的书籍。读书时的心境我想最好是随意一点比较好,不必刻意,随遇而安一点最好,随缘遇到一本好书就静下心来安安静静读下去的意思。当然了读书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内心会越来越完善与成熟,内心强大与否与阅历经历直接相关,成熟亦复如是,还有呢就是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这不仅仅是去旅游足迹遍及天涯海角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思想与行动一致想法与实践结合,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对得起读书花去的时间和精力,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阴稍纵即逝,想要吸取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要靠读书学习,欲要帮助后来人也可以通过著书立说遂愿,那书籍都是最好的真理与思想的载体,另外这里列举的书目大部分都是人文素养范畴,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社会健全人格,而承载更多真理性知识的专业书籍并不在论述范畴,事实上那些专业书籍才是现代人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立足于世的知识资本,因为术业有专攻的原因本文并不涉及,祝愿大家在生活与事业的道路上都能一路凯歌节节进步。

 作者: 明月   回复日期:   2012/5/13 14:39:09
  那些网站我都收藏了,谢谢分享!^_^
 作者: ctrip   回复日期:   2012/5/14 11:30:32
  那浙大女生和男生朗诵的唐诗很赞啊
 作者: ANSONZHOU   回复日期:   2012/5/17 9:52:48
  罗曼办得很好
 作者: 春天的力量   回复日期:   2012/5/18 22:53:59
  看了作者的介绍,我想到一句老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开卷有益,但开卷也可能有毒。
现实就是一本最好的书,社会就是一座最大的学校。有的道理,何必从书上学。
有时,在网上看到读书人一些文章,我甚至会庆幸自己没读那些书。不过,就算现在读了,对我也可能起不了大的作用,因为我就算手上有书,心里也差不多跟没有书一样,不把书当成一回事。
套用老子的一句话:为学日博,为道日损。
我不爱读书,也许是一件好事。
 作者: sunny4715   回复日期:   2012/5/19 8:45:17
  PS春天的力量:读书就是和作者交流思想就像你写日记,如果你自信不需要和人交流沟通,就能穷尽一切真理和你所谓社会大学里的道,那的确可以认为不读书也是好事,否则就容易犯掩耳盗铃无知无畏的错误。
 作者: 春天的力量   回复日期:   2012/5/19 9:55:42
  回楼上:
如果说学习知识是读书的第一阶段,与作者交流思想是读书的第二阶段的话,那么,明白作者的思路、观念是第三个阶段;能理解到作者为什么那么想,什么想法有价值,什么想法是偏颇的,能分辨清楚对和错,算第四个阶段;能从作者的文字中,理解出人的普遍性的思维方式以及社会普遍性或历史性的问题,算是第五个阶段。
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书的作者也一样。如果过于相信书,受其所限,等于得其局部,而失去更多。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读书越读呆的原因。读书的同时要跳出书。
你以为我说自己不受读书,就真以为我不读书?我前面的回帖中,还引用了两句古话。如果你能清楚地意识到书的内容是怎么来的,你就明白我说的社会书重于纸质书的意思了。
 作者: sunny4715   回复日期:   2012/5/19 16:08:24
  当然我同意你在社会上学习的主张,但社会更是一个可能学好也可能学坏的大染缸,都要有辨别力和鉴赏力,我也相信你不是真的不读书,否则就不能读这篇拙文也写不了评论了对吧,我是担心你的评论误导大家不读书更重要的是不读好书。如果你觉得有人观点有局限应该具体指出来,而不能笼而统之说每个人都有一定局限,这不是合理的辩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的,但因噎废食更不可取我以为。其实我不知道你是何以得出尽信书不如无书开卷有毒越读书越呆这些结论的,望君赐教。
 作者: 春天的力量   回复日期:   2012/5/20 9:35:38
  读书不是只读字面内容,还需要有一个好的理解力,或者说,应当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理解力。不想多说了。
 作者: ajawei   回复日期:   2012/5/23 5:31:58
  学习型的人才,这一点很难得。
但阅读面还不够广,体系性也不强。离贯通中西的境界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作者: 春天的力量   回复日期:   2012/5/23 21:01:55
  支持楼上的留言。
读书要博和精结合。博,则触类旁通,思维纵横,形成体系;精,则知一晓百,提升理解高度和深度。
读书贯通中西的表现有:
1、形成体系性的理解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表现为客观和全方位;
2、观点不极端,不发牢骚;
3、心理素质比较稳定,测情商的分值一般比较高。
 作者: sunny4715   回复日期:   2012/5/24 7:50:16
  不想多说了
 作者: sunny4715   回复日期:   2012/5/24 9:14:23
  如果不回敬两位一下,也显得太懦弱。第一我在文章中说的很清楚,列出阅读经历只是期望健全人格了解社会,我并无意沽名钓誉要学贯中西,更无意两位口中的所谓面广体全又或者既博且专,那是二位自己的意思。其次我倒觉得有人到处留下有失风范之词却无自知之明,倒是真的智商情商存在缺陷,不妨反省一下自己,不要以为年龄成熟了心智也成熟了,再次,既然二位有资格评断别人学贯中西既博且专,不妨写出来给大家欣赏欣赏,不能总是不下蛋的说别人下的蛋不圆,这很不合逻辑,如果要解释我只能说有人酸溜溜的了,要具体地指出来哪里有问题才是好的评论,如果这一点都不明白我看有人是白活这么大岁数了,最后我到罗曼是寻找朋友和知己的,凭二位的这番言论我想二位并不值得我尊敬更非我友人,所以我对二位的意见毫无兴趣,希望就此别过。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