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
*
您的呢称:
*
性 别:
男
女
输入密码:
*
确认密码:
*
*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在水一方
作者:
sunny4715
发布时间:
2012/8/28 18:11:20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初秋的一个夜晚,在苏堤与杨公堤围拢的一片小南湖里,人文之旅组织了一场邓丽君宋词歌曲欣赏会,一行十余人在欣赏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余,还有动听清雅的邓丽君歌声作伴,实在令人感慨,若留此境在心头,当是人生好时节。
活动伊始,每四人乘一电动游船,在小南湖驰骋了三十分钟,而后三四条船聚在湖心游荡,围拢着活动主办方提供的移动音箱所在的游船,歌曲婉转悠扬,望着远处雷峰塔的倩影,看着南山路上车水马龙,只愿时光暂住,时而仰望星空,明月在云间穿梭,时而船随水动,荡荡悠悠,令人心旷神怡,慨然自得。
在小南湖湖面上的活动一结束,大家就穿过花港的一条林荫路,来到马一浮纪念馆,馆前两颗古树参天,令人顿生肃穆之情,活动方还在娓娓道来马一浮纪念馆所用房舍的历史,聊起秋瑾女侠,以及女侠坟茔的数次搬迁,都带有浓浓的人文情怀和沧桑的历史沉淀。
而后来到一间名为寂照亭的临湖亭榭,正式开始那晚的歌曲欣赏,首先是大家自我介绍,而后一名红衣女子萧管独奏,一曲葬花吟一曲女儿情,前者多愁善感后者空谷幽远,令人忆起往事种种,唏嘘感叹。随后就是邓丽君的专场,所用的歌词都取自宋词,由台湾作曲家谱曲,就正如邓丽君独白所言,这一首首宋词让后人体会到前辈词人的种种人生际遇和个中情怀,《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清夜悠悠》,《人约黄昏后》,《虞美人》等等宋词在邓丽君优美的歌声中,把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令听者感同身受,直令有人提议干脆不用现代人写词,就把古人的诗词做曲翻唱,已经很有可为。最后在一首虞美人的合唱中结束了这场宋词欣赏会。
收到人文之旅活动邀请,看到是邓丽君的歌曲欣赏会便决定参加了,因为最近看了几部台湾七十年代拍的电影,如《在水一方》,《纯纯的爱》等。个人感觉那个年代台湾拍的电影比较朴实也很纯粹,台词与背景音乐都不似现代影视那般声音喧闹,令人烦躁。而那一首取自诗经的在水一方,它的旋律始终萦绕在脑海里,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后来下载下来,才知道是邓丽君的演唱。有段歌词是这样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活动中欣赏的宋词,给我比较深的印象是那首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歌曲名为《清夜悠悠》),其词曰: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记得很多年前琼瑶剧热播的时候,有一部《一帘幽梦》的,那首片头曲歌词: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种。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显然琼瑶的创作来源取自秦观的这首《桃源忆故人》,琼瑶女士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当代社会所用,可谓楷模。
歌词或作曲中,多少都能反映出作者当时心境的某种乐观情调或是悲观情怀,而后主李煜的词中明显带有物是人非,光鲜不再曹雪芹红楼梦似的幽怨情调,但也正是经历过生命高峰低谷之后,作者才能创作出更打动读者的精美作品,也唯有如此其情乃真其感乃深,才能引起更多同命相怜者的深刻共鸣。南宋著名词人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幸》有如下一段文字:淳熙间寿皇以天下养,每奉德寿三殿游幸湖山。一日,御舟经断桥,桥旁有小酒肆,颇雅洁,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光尧驻目称赏久之。宣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其词云: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舟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上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寒酸。”因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然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太学生俞国宝原作的“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确是寒酸潦倒悲观凄凉,自比不了太上皇的宋高宗日日悠游自在,纸醉金迷的“明日重扶残醉”,日日醉湖边的潇洒洒脱,而这悲观,而那乐观,所由者何?岂不同样令人唏嘘不已?
清夜悠悠,悲乐悠悠。
作者:
明月
回复日期:
2012/8/29 0:30:19
不错
作者:
sunny4715
回复日期:
2012/8/30 18:39:30
中国人为什么不讲理?
风青杨 2012-8-28
中国人最讲理向来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说“钱财如粪土”又说“仁义值千金”,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大丈夫宁死不屈”又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同样是“留青山”的做法,支持的人可以找到赞美的依据是“忍辱负重”,反对的人也可以找到唾骂的依据是“苟且偷生”,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中国人真的太“灵活”了,怪不得曾仕强说“中国人怎么说怎么有理”。
中国人不讲道理,有时还因为无法讲理。比如,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权力部门可以随便为各种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事件,随便找些五花八门的让人看起来很好笑的借口。什么戴套不算强奸,什么吐了就不算酒驾等等“逻辑”。如果你要说中国人不讲道理,可古代既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现代又有八荣八耻,怎么会不讲道理呢?
一,中国人的错误逻辑
对于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黑格尔说,逻辑在中国就玩不转了。举个例子,当小孩有一次被陌生人欺骗了,于是我们就认为凡是陌生人都是坏蛋,要小孩以后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五毛们,一看到有人赞扬美国,或者有人赞成移民到国外,就喊出了他们自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论证“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都有点数不过来。
中国式逻辑还有一种“辩证”式的逻辑,譬如说,专制社会固然是不好的,但是民主社会也不见得都好。既然都有优点都有缺点,那么就没有好坏之分了。这种思维在中国很普遍,但其实是不分轻重不分主次的搅混水。这种人的嘴上经常挂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因而什么都无所谓。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因而就可以不公平。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因而就可以不正义。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因而就不必要求平等。既然没有绝对的真理,所以,明辨是非就成了伪命题等等。
但凡讲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不能因为利益而改变道理。譬如说,我们不能因为爱国,就认为凡是替国家说话的,就是爱国。否则,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但是因为可能对国家声誉造成消极影响,就成了道德的败类。那样的话,雨果先生当年愤怒谴责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行为,甚至痛骂自己的同胞是强盗,岂不成了民族的叛徒?
二,中国人擅骂
不讲逻辑让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最后演变成双方的“对骂”。所以年初的方韩之争,人们大多因为支持而支持,因为反对而反对。当讲理讲不过,打又不敢打的时候,对不同观点的批驳最后往往会演变成政治上、道德上的攻击,以及人身的辱骂。一切似乎永远无真相无关。
中国人擅骂,骂人语言之丰富多彩、酣畅淋漓,骂人传统之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绝对是世界之最。特别是中国人骂中国人的时候,往往比骂外国人更有劲、更兴奋、更毒辣。甚至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也是中国人窝里斗光荣传统的最精彩的注角。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袁崇焕,那个被凌迟处死、血肉被百姓分食的将军,这个爱国者的死,也曾经大快人心。
很多人动不动就骂人家是汉奸、卖国贼,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从深层次的心理来看,这种人是希望借助政治力量帮助自己获得论辩的胜利,足以称得上是卑鄙。文革遗风,不减当年。而心理上来看,骂人无疑是一种精神胜利法。骂别人是傻B、白痴,似乎自己就成了先知与天才,精神上便感到了快乐。在语言上搞了别人的妈,那别人就成了他的儿子,他在精神上便胜利了。
三,中国人心中只有权威,没有真理
中国人搞学问,首先问的不是真理,而是问的谁是权威,首先是政治权力的权威,其次是家庭之中亲情的权威,再其次是“文化”的权威。因为不会逻辑思维,我们便成了“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敢信,什么都敢说”的民族。这种错误的逻辑曾把人类带入战争或苦难的深渊,特别是一个国家领袖不讲道的时候。比如,希特勒的讲话中,90%都是论断,但讲理的过程不到10%!十年文革中亦也是如此: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社会主义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从来也没人告诉我,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为人么实行不了法治,《宪法》成了摆设?这个国家的最大毛病之一,就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社会精英们)心里是清楚而明白的,然而,一旦到了现实面前,每个人就不得不装糊涂了。比如在人大会的分组讨论上,代表们的言论都非常非常尖锐。但这只是私下里的。也就是说,大家在私下里每个人都是明白人,谁都知道中国的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谁都是一肚子不满意。然而,一旦走出会议室,大家就又回到了原来的老样子。所以只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都用到制造假鸡蛋、假豆腐、毒奶粉等等这些东西上来了。
四,中国人缺少反省的智慧
比如,当谈起中国的近代史的时候,我们总是说我们的屈辱是帝国主义造成的,他们总是欺负我们,他们太凶残、太贪婪了。每次战争失败,我们总是说人家武器太先进了,我们武器太落后了,而很少去反思自己的错误与缺憾。一旦有批评中国的言论,哪怕是自我批评,都会被认为是“唱衰中国”,会引起部分国人的强烈不满,甚至是谩骂。这不仅仅是政治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不善反省,更不喜欢反省,普通人也难以接受不好听的话。
特别是对于文革的荒唐岁月,我们总是把罪恶归结于某个领导人的错误以及少数人的阴谋,而不去对民族、制度、文化、思想等做更深层次的反省。似乎大家都是无辜的,都是清白的。当时,有那么多的人被批斗、被关押、被打死、被逼疯、被污辱、被损害、被自杀,还有更多的人告密、整人、杀人、辱人。但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很少听到有人反省自己曾在文革期间告过密、批过人、整过人、杀过人,虽然很多这样的人到现在仍活在世上,甚至是活得逍遥自在,是的,他们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清白的,错误都是别人的。
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善于反思甚至是喜欢反思,黑暗的中世纪,是西方人自己说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现在的研究表明中世纪并不是曾经认为的那样黑暗。而中国人喜欢夸自己的民族是多么伟大,并不断地炫耀自己的历史,好象自己的历史全都是光明与辉煌,还时不时地贬低别人是多么愚昧。(文/风青杨)
作者:
明月
回复日期:
2012/8/30 22:14:44
不错!有了分析便会有改进。深入分析,有论点有论据,虽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所有观点都落到点上,但态度客观,论点有论据支持,分析就较为科学,比铁板一块的单纯指责要好太多。这样才有助于国人看清自己,从而提高。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
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