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您的呢称:
性 别: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由围城及罗曼(一)
    作者:  一文布衣 发布时间: 2014/5/23 8:28:49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由罗曼及围城(一)
                                    演讲版
时间:2014年5月10晚20:00--20:35。
地点:罗曼嘉华小会议室
演讲人:一文布衣。
此文根据草稿和演讲记录整理。
                  
                  溱与洧,
                  浏其清矣。
                  士与女,
                  殷其盈矣。
        这是取自《诗经.郑风.溱洧》里面的一段。清清溱河与洧河,深深流水泛绿波。小伙子,大姑娘,拥拥挤挤闹嚷嚷。它讲的是古代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上巳节
男男女女相会的情形。今天在罗曼也一样,我们大家男男女女济济一堂,很高兴能够在罗曼见到各位。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在罗曼的ID叫“一文布衣”,取自“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的后半句。我在生活中姓黄,草头黄,目前在一家民营IT企业做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工作。我是改革开放同龄人,1978年生,回望自己的人生路,应该是一个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自己人生路上的思考者和践行者。
      我想和大家随便聊些事,聊些什么呢?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们杭州人有杭州话,杭州话里有两个词,一个叫“靠位儿”,一个叫“打套儿”(用杭州方言讲叙)。可以说杭州话很形象生动,大家都知道这个“靠位儿”是什么意思啊,就是男女两人坐在一起谈恋爱的意思;至于这个“打套儿”是什么意思,我就不解释了,大家想象一下就有数了。不怕大家笑话,很遗憾的说,虽然我这么多年走过来,像上面这样“手拉手,下馆子,吊膀子,滚床单”似的恋爱倒还从来没有过。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杀过猪不等于没看过杀猪”,我可以说是一个生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也见了生活中周围这么多的人和事。“手拉手”未必就意味着“心连心”,说实话就算是夫妻之间前胸贴后背睡在一起几十年,有时恐怕还是“人心隔肚皮”,同床异梦的多啊。反过来现实中,有时候男女之间“心连心”,虽然心中有默契,但也未必就一定能够“手拉手”啊。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情感心路历程来讲,我也曾经是过山过水的人,其实也是别有一番体会在心间的人。    
        但听坊间有所传言“欲进围城必过罗曼”,所以我就来到了罗曼。那么来到罗曼干嘛呢,我想给自己未来的孙子找一个好奶奶,肯定是要有血缘关系的;也想给30年后的自己找一个好老伴,当然也是要一直伴到老的。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我想先问一下大家,人生在世有哪三件大事?各位知不知道人生在世有哪三件大事,在座的各位?(稍等片刻后)那么我来说了,布衣曰:生、婚、丧。
第一件事就是出生,出生不是由你个人决定的,是由你的父母亲决定的。第三件事----丧也不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有子女那么就由你的子女来处理;如果没有子女,民政局出面也可以给你火化;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是流浪汉,倒(死)在乱葬岗上了,那就由野狼野狗给你拖了去,吃掉了。那么唯一只有中间的这一件事----婚,不仅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而且还决定他人。根据中学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曾经有部电视连续剧叫《新结婚年代》,上面有句话说得好:“嫁给一个人就等于嫁给了一个人所有的社会关系,娶了一个人也等于娶了一个人所有的社会关系”。这个关系我就不多说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前后左右,上上下下。”那么结婚这件事“前后左右”周围的人怎么来看,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上上下下”,“上”---父母亲是重要的,更重要的还是“下”,也就是对子女,对子孙。所以说结婚这件事对人而言,不仅继承老的关系,还要生成新的关系(子女)。我和大家先随便聊一下,现在就切入正题。

      我刚刚忘记介绍自己的学历了。如果在座的朋友中有参加过去年底平安夜的联欢聚会的话,可能回记得当时我在台上介绍说自己是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
方鸿渐是我的大师兄,在此我想说一下我的这个大师兄在《围城》里的相亲故事。我的大师兄方鸿渐在《围城》中有两次相亲经历,第一次是到上海滩的买办Jimmy家,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一次,而是第二次,也就是和赵辛楣两个人在三闾大学的一次相亲活动。1937年8月13日,上海“八.一三”战事爆发,日寇入侵上海,也就是淞沪会战打响了。但是这个和方鸿渐是不搭界(上海话)的,因为此时的方鸿渐正在上海滩的法租界里和他心目中的“女神”唐晓芙两个人在卿卿我我。可是不凑巧的是,唐晓芙的表姐苏文纨从中做了手脚,他和唐晓芙之间的恋情“黄”了。他和他心中的女神失之交臂了,在上海也待不下去了,就决定和赵辛楣两个人人一起去内陆的三闾大学教书谋生。这个赵辛楣又是谁呢,他是正牌的留美政治学博士,一个真正的“海龟”,曾经是方鸿渐的“单向情敌”。刚开始时赵辛楣追求苏文纨,苏文纨追求方鸿渐,方鸿渐追求唐晓芙,但是唐晓芙并不喜欢赵辛楣,所以这是一个单向的开环“四角关系”。当然最后当苏文纨嫁给“四喜丸子”曹元朗的时候,赵辛楣也明白过来了,方鸿渐其实并不是他的情敌,两个人也就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了。他们和李梅亭等人一路同行去内陆的三闾大学教书。他们两人一起到了三闾大学后,赵辛楣因为是正牌的留美政治学博士就做了政治系的系主任,享受正教授级别待遇;但是我的大师兄方鸿渐就比较吃亏了,因为他脸皮比我薄,他不敢像我这样当面宣称自己是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只敢在报纸的边角夹缝里登一条“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公告启示”,真正要拿的时候不敢拿出来。所以根据方鸿渐在国内燕京大学文学士的学历,按照三闾大学的职称评定机制,方鸿渐只能当一个高级讲师。但是因为赵辛楣这个哥们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到高松年校长这里去通融了关系,之后方鸿渐才得以破格提了一级,当了一个副教授。  所以大家说《围城》这个故事是否很经典,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但是拿到现在来讲是否很跨越时代,读起来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经典之为经典,其中最大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东西在里面。但是这还不是最跨越时代的,更跨越时代的情节还在后面。方和赵二人的到来,给三闾大学掀起了一番波澜,这两个年轻人成了三闾大学内部各个派系之间争相拉拢和防范的对象。中国人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婚姻外交”,我们中国千缺万缺,最不缺媒人。中文系主任汪处厚的夫人,也就是汪太太就决定要给方鸿渐和赵辛楣这两个年轻人作媒。
    
    (“汪太太早有计划,要把范小姐做给赵辛楣、刘小姐做给方鸿渐。范小姐比刘小姐老,比刘小姐难看,不过她是讲师  ,对象该是地位教高的系主任。刘小姐是个助教,嫁个副教授已经够好了。”这表面上冠冕堂皇的“婚姻人事安排”,倒更象是“职称配对”。怪不得“辛楣和鸿渐看见介绍的是这两位,失望得要笑。”
                                                        ------《围城》小说)
      汪太太准备怎么做媒呢?她想把学校里的女生训导老师范小姐配给赵辛楣,把刘小姐许给方鸿渐。范小姐是讲师级别,一个老处女,而刘小姐则是英语系主任刘东方的妹妹,助教级别,其实还是刘小姐漂亮。如果看一下《围城》的电视连续剧的话,这个应该是在第八集,这是个很有趣的相亲故事。不仅有趣而且滑稽,最后肯定是无疾而终,“黄”掉了。更搞笑的是,汪太太给别人做媒没成功,搞了半天倒差点把自己给搭进去了,结果赵辛楣对年轻貌美的汪夫人有想法了。这个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围城》的原著或者电视剧都可以,我在此就不多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汪太太做媒依据的是什么原则,简单地说还是一个“学历与职称对称”的原则。大家是否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里面穿透时代的东西。简单的说,男博士配女硕士,男硕士配女本科,但女博士呢?女博士,特别是理工科的女博士就是第三种人,只能配海龟男博士后。那海龟女博士是什么,那是否就应该配外星人outman了呢?不过话说《围城》里的苏文纨是一个留法的女博士,最后好像也就只嫁给一个“四喜丸子”曹元朗嘛。现实中我想这样讲,有一句话叫“理解万岁”,那“理解万岁”理解的是什么?比方说,我是搞历史的,我喜欢的人是搞化学的,那么在历史学与化学之间有什么可以理解的?在历史学和化学之间交融的交叉学科历史化学也有,但好像共同语言也不是很多。还有一句话叫“共同语言”,那共同语言又是什么?共同语言有两种,一种是“专业共同语言”,在实验室里和同事和同行讲;另一种叫“生活共同语言”,生活中的共同语言是对生活的共同的态度和感受,这个在爱人之间讲。夫妻间的“共同语言”并不等于“专业共同语言”,应该是“生活共同语言”。可以这么讲在生活中“男人是在和女人睡觉,并不是抱着女人的学历和职称头衔就寝;反过来讲,学习与事业上的女强人在生活中更希望自己被男人当作一个有风情的女人来宠,来看待。在此顺便举一个例子,1982年和我们的老邓谈判香港回归问题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被人称作“铁娘子”。当时的英国不仅在和我们谈判香港问题,1982年英国还和阿根廷之间因为马岛问题爆发了英阿马岛之战。最后“铁娘子”领导的英国打败了阿根廷,并且导致了当时阿根廷军人独裁政府总统加尔铁里下台。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办公的时候是铁娘子,那么在她家里面呢,在他老公面前呢?难道他老公就愿意抱着一个冷冰冰的“铁娘子”睡觉,肯定不愿意。家庭生活中撒切尔夫人也一定不愿意被他老公当作“铁娘子”来看待。我猜她一定更乐意被他老公当作“小娘子”来看待啊!再进而之,生活中有些女生心里最在意的其实并不是男人的地位和头衔,而是男人的上进心,最渴望拥有的并不是金钱,而是生活中彼此间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所以生活中男生朋友们在面对在业务上比自己更优秀的女生时,如果你真的有心也没什么可以怯步的,何妨大胆追求。因为有些东西女生都不介意,那男生们还要害怕在乎什么呢?
          无论在《围城》的故事还是现实中,首先听到一个词即是“门当户对”,
那我想问一下各位:这个门是什么门,是“朱门酒肉臭”的门,“一入侯门深似海”的门,还是“一扇心扉之门”呢?那户又是什么户,是“高门大户”的户,户籍制度的“户”,还是“自立门户”的户呢?还有一句话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起来父母亲心里肯定都希望子女们好,生活经验也要比子女丰富,但是父母亲的眼光都有那么准,就一定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吗?那我给大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2008年时的杭州司法界出了这么一起离婚案件。离婚案的女主角(也就是原告)是一所高校里的女老师,一位从英国归来的女海归硕士。离婚案的被告她的老公,是另一所高校里的副教授,毕业于华中某重点大学的博士学历副教授。离婚案件的缘由内容是原告诉被告在两人婚姻存续期间对其有明显的家暴行为,也就是她老公打她。最后原告方也就是女方完全申诉,因为案件事实清晰,证据明了,有医院验伤证明和男方的保证书在女方手里。这不是我虚构的,因为这起案件的原告方代理律师是我的半个酒肉哥们,我一个小学班级里踏上社会后做律师的男同学,而这个女原告则是我的一个小学女同学,当年班里的宣传委员。现在有句话叫做“素质教育”,其实从我们那时就开始。小时候她们家里就送她去少年宫学画画什么的,后来长大后她家里人有钱就送她去英国留学。后来从英国回来后也有二十八九岁了,她家里人也着急了,给她介绍了一个老家内陆某外省农村,在另一所高校教书的博士学历男老师。这个事确实是让人听了一下子难以理解,这个事颠覆了人们对家庭暴力发生环境看法。以前一般人们都认为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低教育水平人群中。一般北方和中部内陆的农村男权观念还是很严重的,特别是一些教育层度低的男性依然把妻子当作自己的附属物,在这些地区的农村老公打老婆是经常发生的。她的老公是高学历的啊,而且最关键的是人家前夫是她父母给她介绍的,是把过关的。。。。。。。另外说起来,他前夫还比她大七岁类,有句话叫做:“大老公吃馒头,小老公吃拳头”。我这个女同学小时候蛮漂亮的,当然“女大十八变”,长大后虽然相貌一般般了,但看上去还是小鸟依人的一个。这件事确实让周围的人,包括我们同学圈子都很难理解。有人说这和《新结婚年代》的情节很类似,是一个现实版的牛奋男和凤凰女的故事。我们中间有的同学是这样跟她讲的:你前夫生活环境和你的差距太大。我不这么认为,我对人没有地域歧视。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学历不等于文化,文化也并不等于文明,学历更不等于性格和脾气。其次一个人在职场中的表现,工作业务能力并不能和家庭中的表现简单地划等号,生活中很多东西也很难说。三.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在说这最关键的一点前,我想先问大家一句。哪一句呢?夫妻间有几种称呼,有妻子,老婆,老伴,堂客,夫人,太太,内子,孩子他妈,孙子他奶奶,还有什么啊?亲爱的,对了,最关键的一个词是爱人。这是从延安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个夫妻间的称呼。这个词流行在我们的父母辈中,比如过去常听人说:这是老李爱人,小张的爱人是医生等等。什么是爱人?我们杭州人喜欢操麻将,杭州麻将里面有一个搭子的概念,操麻将要找搭子,这个搭子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都可以。但爱人不是搭子,第三点才是最关键的,她老公和她之间的感情归根接地还是那种“搭子型”的,个人感觉她前夫在内心深处并没有把她当作生命中的唯一,也并不真正的爱她。一个男人真正爱自己的女人应该是那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的感觉”。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爱人应该是自己最好的解忧草------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我的心就平静下来了,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的嘴角就会浮出微笑。再说亲密的爱侣之间有什么心里话不能谈,有什么烦恼不能述说的呢?
                                                                                                              (一)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