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学院派交友网站
心碰心测试
心碰心测试
您的邮箱:
*
*
您的呢称:
*
性 别:
男
女
输入密码:
*
确认密码:
*
*
我要投稿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友美文
[游记]罗曼“唐诗之旅”记(三)
作者:
ewsnmly
发布时间:
2014/6/7 12:28:44
<div style="display:none">fiogf49gjkf0d</div> 前言:两天旅游历程,写了两篇,还没有写完,估计大家都看的腻味了。善始善终,我只完整的写完:)写不写是我的事,看不看是大家的事了:)接上篇,见下文。
吃完在斑竹村的午饭,行程只剩下半天了。因此,攀登这古往今来文人界享有盛名的天姥山只是一种奢望了。天姥山,刘晨、阮肇来过?谢灵运来过;李白杜甫司马承祯来过;霞客来过;方苞袁枚来过……这许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名字的主人,其肉身已化成了尘埃,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名字所承载的传说,文化精神,却流传了下来,变成了这千万年来蔚然矗立的天姥山的一部分。天姥山,今天我也来了。近在咫尺,与你久久的凝视,天姥山,你矗立了千万年,还将继续矗立千万年。而我,只是这千万年中的一匆匆过客。不由感叹这时间的永恒,而生命的短暂。且珍惜这活着的每一天吧。
脚踏着斑竹村的鹅卵石古道,似乎能感受到前人的足迹。一行人在古村里寻迹访古,拍照留恋。吕老师还说服村人打开了村里的祠堂,供大家参观,斑竹村人以章、盛、张三姓居多。这座宗祠是章姓宗祠。吕老师得意的说,自己喜欢考察一些古村落,每到一地,都有办法让村里人打开祠堂,参观一下。这祠堂,顿时成了吕老师的现场教学讲堂了,什么牛腿,雕花,都有典故。我这个工科男,听得是云里雾里。边上的Z同学,估计也是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的。两人站而论道,众人旁听。
吕老师:“宗祠是维系一个家族的纽带,我到过不少地方,有宗祠的地方,除了法律的约束,还有一个亲情的约束,尊老爱幼,社会风气都比较好。相反,社会风气比较差的地方,一般都没有宗祠。”(大意)
Z:“确实,以法治国可以,以法治省,以法治县都可以,以法治家确比较难。家族,家庭是靠亲情来维系的……”
吕老师:“看过一个宗祠,八百年来的家谱都有,厚厚的几大本,家族长者的家训,都写的很好,对后代子孙都很有启示指导意义。”
余道:“人活了一生,对人生的感悟就凝聚成那几句话,那肯定是精华,几百年集合在一起,那肯定是一部不错的家训。”
吕老师:“可惜文……革……这些东西都被破坏掉了,损失很大。”
听了两位大家的讨论,深有感悟,确实,一些传统的东西现在都破坏殆尽了。现在国人许多都信仰缺失了。在老家乡下,村人农闲之余,除了打打小麻将,精神上是一片荒漠,国家宣传的一些主体思想,又太空太泛,不接地气。给了一些异端邪说以可乘之机。XX功,YY教,腐蚀了不少原本淳朴的村民。
想到这些,拿起手机,给家族里土豪本家叔叔发了一条短信:“@@@%%%,牵个头,筹点款,给我们老雷家建一座祠堂如何?”短信一去,杳无音讯。
处江湖之远,吾心忧天下。——只是这一刻而已。
出了章家宗祠,一行人,沿着村边的鹅卵石古道,循着小溪,往下游方向行进。这小溪,溪水不大,溪中巨石,中石,鹅卵石很多,比较一下,与京山老家,大洪山深处的那些山间小溪别无二致。但因为有了几位牛人沿溪走过,得了文人骚客高道的仙气,就大不一样了。此溪名惆怅溪,相传,刘晨、阮肇入天姥山采药在溪畔相遇仙女并结为伉俪,后来刘阮归家后复到溪畔寻觅仙女,已渺无影踪,徘徊溪畔惆怅不已,溪名由此而来。又或曰:在唐朝,牛鼻子道士司马承祯在此隐居修炼,名气渐大,上达天听。唐玄宗召见,司马承祯纠结不已,欲拒还迎,沿着小溪,动作缓慢,启程往长安。因此得名惆怅溪。
清泉石边流,万壑树参天。此情此景,难怪古人爱来。逢此美景,喜欢拍照的美女们,自然不愿错过,在溪边大拍特拍。本人又只好做自动照相机了。没有一点点专业知识,什么角度,光线,曝光值都不懂。拿着美女递过来的相机,对着美女一顿狂拍,全然不顾人家摆的什么pose;实在有点暴殄天物。估计拍了不下五六十张,乱拳打死老师傅,总有一两张精品吧。
沿着惆怅溪一路下来,到了著名的落马桥,相传古时候到桥前,文官要落轿,武官要落马。非古人这么讲究礼数。实因当年桥身狭窄,如不落马落轿,强行硬过的话,有落到溪里之虞。落马落轿与落溪相比,自然落马比较好,既避免了落溪的狼狈,又保持了谦谦君子的风范,岂不美哉?
进斑竹村要过落马桥,我们出村,当然也要过此桥,桥这边还有一座小庙,——司马悔庙。庙门紧扣,不得其门而入。
过了落马桥,是斑竹村人为了游客方便,修的一个停车场,路边摆放了不少硕大的石头,石头上面都有石刻。不用说,这又成了吕老师的主场了:“这石头应该用本地的石头……这刻诗的牌子破破乱乱的……看,袁枚写的诗,这里又重复摆放了……”循着吕老师的指点,我也觉得村外的规划比较凌乱,不客气的说,敝人来规划一下,也不至于如此。
此时,我们已处于惆怅溪下游,此处,溪水渐大,斑竹村人在此筑一水泥坝,拦截溪水。吕老师手指水泥坝:“看,大煞风景!”我看了水泥坝,也是一笑,——古朴的村庄,流淌着历史韵律的惆怅溪,突然一座现代化的水泥坝横空出世,确实有点煞风景。也许,在坝上建一座廊桥,会好一点点。
停车场边上指示牌上袁枚的三首诗,一句都没有记得。只感觉此人享了一身的福,“富贵”二字全占了。此人活了81岁,在1797年,中国近代社会危机来临之前去世,死得恰到好处。此人40岁之前为官,贵也;40岁之后,辞官养母,同时广收文学弟子,尤其是女弟子。——斑竹村路牌上的介绍,富也;至于有没有潜规则女弟子,按牌子上的介绍,容易引导人往这方面联想。
罗曼大巴早已在斑竹村外等候多时,众人升车返程,去这趟“唐诗之旅”的最后一站:沃洲水库。
好像没用多长时间,沃洲水库就到了,此时已经两点半了,因为有罗友晚上6点要准点到杭当伴娘,罗曼掌门让大家水库边上转转就走,以免误了时辰。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吕老师上前道:“好不容易来了,岂能因为一个人,改变大多数人行程,上岛!”随即,吕老师振臂一呼,要上岛的跟我来!众人游兴未减,纷纷响应,都跟着吕老师走了,罗曼掌门瞬间被“架空”了。“大部队”都下岸准备上岛,只留下掌门付掌门在水库边接应,罗曼掌门道:“以一小时为限,不能超过一小时。”吕老师应允。
于是大家在码头候船,吕老师在一边买船票(此行420元估计已严重超标,大家自觉另购船票:)。船还未到,大家在码头闲聊。老外Bob看见水里用鱼钩钩养着两条硕大的胖头鱼,在水里挣扎,在一边道:“poor fish。”敝人英语虽然号称一万的词汇量,但已经扔了好多年了,只好操起洋泾浜英语与Bob对话:“fat head fish,do american not eat this kind of fish?”——我知道美国人都叫中国的鳙鱼,草鱼,鲢鱼,鲤鱼为亚洲鲤鱼,这些鱼刺多,老外都不吃的,亚洲鲤鱼不知道如何翻译,只好灵机一动,fat head fish,不知道翻译的是否信雅达?
Bob:“I don’t know,I have left america for twenty-five years。”晕,不会是中国通吧,但中文Bob似乎说的不多。
船很快来了,大家雀跃上船。船飞快的向沃洲岛驶去。看见船外的青山绿水,我回头对Bob笑道:“I feel the hill looking beautiful;the hill feels me looking the same。”——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Bob一怔,估计没明白过来,Bob中国籍妻子在一边译道:“我看青山很漂亮,青山觉得自己也如此。”晕,看来自己表达的词不达意了。
不一会,沃洲岛就到了,大家弃船上岸。岛上有庙,大家进庙分开闲逛。敝人又发现83年女生在佛像前求签,签筒摇动,出了一签,最后换成的偈语好像是上上签。敝人也上前去,跪在蒲团上,装模作样的摇动签筒,不一会儿,落得一签,到庙祝?处交了十元,换得签文,靠,下下签!四句偈语现在已忘了,大意是:家里有金银珠宝,不要在外面瞎折腾,趁早回头,现在还不晚。——难道是提醒自己不要上班,还是继续自立门户为好?不明白不深思,偈语四句,权当一乐。
庙里还修了一座钟鼓楼,分两层,下层是鼓楼,一人多高的巨鼓一只,可两面敲击。配鼓槌两只。上层是钟楼,大钟一只,配撞槌一只。我拿起两只鼓槌,面对大鼓,连续敲击,鼓声隆隆,振聋发聩,感觉自己如《霸王别姬》中屠洪纲擂鼓的伟岸身姿;又恰似三军进击,百万大军中的擂鼓手,不一会,大汗淋漓,胸中块垒,一鼓而散。擂鼓完毕,上得楼去,连续撞钟,钟声悠扬,心也悠扬。此钟鼓楼,实为此次“唐诗之旅”,画龙点睛之笔也!待我年老退休时,也在老家,圈三五百亩地,建个农庄养老,农庄上要建一钟鼓楼,白天擂鼓,傍晚敲钟,白天沙场秋点兵,晚上南屏晚钟,不亦乐哉!
沃洲岛游玩了一小时,乘船返航,再乘车返程。六点左右,抵达杭州,游玩是愉悦的,离散是惆怅的。两天一晚的“唐诗之旅”至此结束。
(全文完)
作者:
free006
回复日期:
2014/6/8 23:11:43
雄文我还真看完了,没觉得腻歪,神奇!
注意:非注册用户没有发表信息的权利。
登陆罗曼书香门第>>
我要注册>>
用户名:
密码:
@2008年罗曼书香门第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安全提示
客服邮箱:puwendong@tsinghua.org.cn
浙ICP备2022001336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2225号